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道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7月7日刊登題為《誰在操控美國國防政策?》的文章,作者為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國家安全事務榮休教授湯姆·尼科爾斯。全文摘編如下:
究竟是誰在操控美國的外交與國防政策?
不是總統,至少在大多數問題上不是總統。特朗普對于外交政策的興趣就像他對其他許多話題的興趣一樣,充其量也就是隨性和三分鐘熱度。他會從那些搞不贏的問題上抽身,丟給別人處理。
也不是馬爾科·魯比奧——你或許還記得,他名義上是國務卿,但在白宮似乎沒什么實權。更不是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他似乎在談論“殺傷力”和跨性別者時停不下來,除了在特朗普面前諂媚,根本沒辦法提供一次真正的簡報。也不是國家安全顧問,因為國家安全顧問也是魯比奧。
操縱美國國防政策的是國防部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或許還有華盛頓大都市區里的其他幾個人。他們的影響力并非總那么明顯。例如,暫停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命令來自赫格塞思,但據報道,最初想法源于科爾比。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科爾比支持這一舉措的原因是他“長期主張逐步減少美國對烏克蘭的承諾,將武器和資源轉向太平洋地區以對抗中國”。
在本屆政府中,主要負責人要么無能,要么置身于大部分政策制定過程之外;因此,下級部門正在做決策,缺乏上級的有效指導。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這種尸位素餐反倒成了萬幸,因為那些下級部門的人員基本上是職業官員,至少知道如何維持運轉。但在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里,這些職業官員中的許多人要么被打壓,要么被徹底替換成忠于特朗普的人和缺乏經驗的指派官員。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任由各下級部門填補政策空白,實則是在把權力交給那些籍籍無名的指派官員,而后者恰恰是“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宣稱的在其他政府中最痛恨的人。
在特朗普本屆政府中,非理性關稅和嚴苛的移民執法是兩大核心政策。兩者都對外交政策有影響,但特朗普及其團隊主要是將其作為國內政治議題。其他所有事務都只在白宮的視野邊緣:巴基斯坦和印度、核武器、中東、烏克蘭戰爭。所有這些事務只會短暫吸引特朗普的注意力,在迅速評估這些事務對特朗普個人的重要性后,就被丟出橢圓形辦公室了。
即便是伊朗空襲,顯然對總統而言也失去了光彩。這或許是因為轟炸帶來的政治優勢從未顯現:美國民眾不贊成特朗普的行動,于是這位總統現在正尋找其他能吸引眼球的東西。
如今,這個小玩意兒似乎在加沙。上周末,特朗普聲稱他“很有可能”在未來一周內與哈馬斯達成協議,哈馬斯將釋放更多人質。這就是特朗普時代的外交政策:宣布達成協議,將解決期限再推遲一兩周,然后盼著協議能兌現。如果沒能兌現就轉移注意力,宣稱取得了成功,全然不顧實際結果如何。
特朗普政府中沒有一個人有動力去改變這種狀況,因為重大變革無異于承認失敗。讓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重新占據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要職,意味著承認當初需要的就是這些人。赫格塞思或其他高層官員辭職等于承認特朗普任命他們是個天大的錯誤。約束那些擅自制定政策的人和削弱下級政策制定者的權力,就是承認高層領導人已失去對部門的控制。
本屆政府從來就沒有制定任何連貫的外交政策,也沒有人去制定,只有特朗普空洞的“美國優先”口號。沒人需要過多考慮誰來保衛美國或開展外交;特朗普任命的官員上臺顯然基本上是因為擅長制造轟動效應和觸發罵戰,而非有能力。
然而,反觀世界上其他最強大的國家,其領導人既成熟又專業。其中一些是美國的敵人,極其危險。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有過一些糟糕的想法,但美國人最好祈禱他和其他少數幾個試圖掌控局面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編譯/涂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