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發布會。
在談到“十四五”期間發展成果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們)剎住了不少過去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祛除了一些多年難以祛除的頑瘴痼疾,解決了很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有很多。
之所以能把曾經的“不可能”變為現實,關鍵在不斷提高的執行力,也就是治理效能上。
講這樣兩件事。
今年1月,西藏定日發生6.8級地震。災后30分鐘后,中心區域開始組織實施搶險救援;數小時內,載有救災裝備和人員的救援飛機就已經抵達;當天晚上,受災的老百姓,就住進了防災帳篷、吃上了熱飯熱菜。
而反觀幾乎同時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山火,一燒十多天還沒控制住,以致數萬民眾離家逃難。民眾質問州長“消防栓里為何沒有水”的視頻,相信很多人也都看了。
如果說曾經在互聯網上,一些人將美國對山火的處理方式,夸贊為對大自然的不干預,那么,這場燒進城卻遲遲撲不滅的大火,無疑又擊碎了一個“國外月亮就是圓”的濾鏡。
當然,中國的治理效能,不僅體現在救災上,也體現在一個又一個想辦就能快速開始辦的事兒上。
比如我們的反腐敗、鍥而不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比如我們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民營企業發展掃清障礙。
本次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也提到,如今中國的民營企業數量,比“十三五”末增長超過40%。正是因為感知到了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才有了民營經濟的活躍。
生活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老百姓最想問的,其實就是能不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
對每個人來說,生活有不夠如意的地方,有還不夠滿意的政策,但面對一些國家頻頻發起、甚至打懵自己盟友的“關稅戰”,對百姓“劫貧濟富”的“大而美”法案,中國,正用穩定的發展、快速解決問題的執行力,回答著時代之問。
大象新聞記者 宋迎迎 于佳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