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責任制改革一直在整個司法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被稱為司法改革的“牛鼻子”。與此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持續推動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機制,在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等傳統工作之外,創新推出人民法院案例庫、法答網等務實舉措,通過實時、在線、權威、系統的對下指導,明確類型化案件的裁判理念、思路和標準,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推進提升嚴格公正司法水平。
2024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第六個五年改革綱要(2024—2028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緊扣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注重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層面,《綱要》提出“推進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規范‘法答網’運行”“加強‘庫網’融合發展”等改革要求,推動裁判規則輸出與信息技術手段深度融合,從而進一步統一法律適用,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最大限度避免“類案不同判”。
法答網是“富礦”,一竿子直通上下。法答網是最高人民法院為全國四級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政策運用、審判業務咨詢答疑和學習交流服務的信息共享平臺,于2023年7月1日正式運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指出:“法答網聯通四級法院,以非常簡便的方式開展業務交流和監督指導,對于推動法院系統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發揮了積極作用。”法答網覆蓋四級法院、全部條線,完整構建了上下級法院之間溝通聯系和業務指導的“直通平臺”。過去,當基層法院遇到疑難復雜問題通常需要向上級請示,而現在借助法答網,法官可以快速向上反映,甚至是“一竿子通到頂”直達最高人民法院;上級法院也能夠及時發現審判實踐中的疑難點,“一竿子插到底”直抵一線辦案前沿。
對于高頻提問、不一致的答疑,以及其他審判實踐中的普遍性、典型性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還會組織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給出權威的指導意見,大幅度提高了答疑的效率和效力。例如,法答網精選答問欄目一經發布,便迅速成為法律人熱議的焦點。有專家評價,一個“精選答問”解決一類法律問題,指導一批爭議案件,是一項花費更小、收效更好的司法為民工程。
法答網還有助于基層法官素質提升。利用法答網的提問與回答,許多法官培訓業務得到相應調整;一些具有重要而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會要求緊扣法答網中出現的重點問題進行討論與解決;針對法答網的高頻問答開展深層次的研究,以法答網引領司法問題研究。同樣,法答網的釋疑解惑功能需要法官盡可能地展現思考和推理功能,把現有的解決方案都分析完以后,選擇現有的某種相對合理的方案,并把它解釋清楚,得到比較理想的問題回答,在這一過程中,法官的說理能力得到提升。
法答網一竿子直通上下,有效減少因為案件激增、案情復雜背景下出現的類案不同判現象,有利于促進裁判尺度的統一,在更高層面上保障了人權。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針對一起涉眾物業糾紛向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提問,合議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答疑意見將庭審搬到案涉小區,現場釋法說理,引導業主和物業公司深刻認識到各自的權利義務以及雙方相互依存的關系,促進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議。法答網上的問答以及該案的處理也成功示范引導其他業主和物業公司相互諒解,物業糾紛訴前調解成功率從39%躍升至67%。
案例庫是“司南”,精專校準司法經緯。人民法院案例庫是最高人民法院面向社會推出的“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收錄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和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入庫的參考案例,旨在最大限度發揮權威案例促進法律正確統一適用、優化司法公開、提升法官司法能力等效能。
人民法院案例庫一上線,即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管育鷹評價:“在‘大而全’的裁判文書網之外獲得又一個‘精而專’的法治產品。”
數據顯示,人民法院案例庫上線運行一周年之際,案例庫的瀏覽量突破2200萬,已有120多個國家的用戶訪問過案例庫,入庫案例數量超過4700件,實現了對常見罪名、多發案由的“全覆蓋”。首批入庫案例3711件,包括:刑事案例1453件,占比39.15%;民事案例1643件,占比44.27%;行政案例405件,占比10.91%;國家賠償案例23件,占比0.62%;執行案例187件,占比5.04%。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彰顯著一個個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潤物無聲、引領風尚。小案件,依法理、講情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使得人民法院案例庫“出圈”更“出彩”。
精挑細選才能保證質量。參考案例的入庫標準須經地方三級法院業務部門、院領導、審判委員會逐級把關,最終由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審核。人民法院案例庫的案例須具有典型性、指導性,能夠直接作為類案參考;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法院除自身定期檢查,跟進法律、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的立改廢進程,還依靠用戶的“火眼金睛”——案例庫設置反饋功能,用戶有的就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開啟“點單”;有的提出個別案例尚存爭議,建議“出庫”;還有的提出了功能性建議……用戶反饋驅動著案例庫的不斷發展。
案件收錄分門別類。當前案例庫收錄的5039篇案例中,涵蓋刑事、民事、行政、國家賠償、執行案件。既有與百姓民生密切相關的小事,比如鄰里糾紛;也有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例,比如“PUA第一案”“隱形加班”案例。既有相對常規的問題,比如合同糾紛的管轄;還有新型案件,比如適用最新醉駕意見的危險駕駛案例……
入庫案例的參考示范專業效能逐步顯現。2024年,全國法院超18萬件案件在裁判中參考了入庫案例,案例庫檢索量與主要案件質量指標間呈現正相關性。以全國相對薄弱基層法院——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法院為例,其案例庫檢索量居全國基層法院首位。2024年,寧安法院案件上訴率、一審裁判被改判發回重審率同比分別下降2.56、1.17個百分點。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說:“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將以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為契機,不斷完善中國特色案例制度,做實‘公正與效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庫網雙軌并行,驅動審判工作升級。人民法院案例庫+法答網這一創新協同機制,通過數據共享、資源整合、效能疊加,推動全國法院審判工作實現系統性提升。這一被稱作“庫網融合”的司法創新工程,正在重塑新時代審判工作格局。
打通“數據孤島”,實現信息共享。浙江省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會同區人社局、寧波大學法學院等單位成立勞動糾紛庫網融治驛站,共同簽署《關于建立勞動糾紛庫網融治協作機制深化共享法庭建設的框架協議》,以推動庫網融合發展,優化省級示范勞動共享法庭建設,完善勞動糾紛多元共治格局。
助力薄弱法院“脫薄出列”。寧安法院持續推動學習“法答網精選答問”和案例庫“入庫”工作,編撰《寧安法院人民法院案例庫應用典型案例匯編》《寧安法院法答網應用典型案例匯編》,最大限度發揮“一網一庫”組合效能,審判質效在“雙軌并行”中穩步提升,開創了新局面,實現了良性“雙循環”。
實現審判執行工作“減負增效”。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人民法院持續深化“一庫一網”運行應用,法官在辦理案件時積極檢索精選答問及入庫案例,案件提交專業法官會議評議、審委會討論時,要把案例庫有無類案、是否參照類案作為匯報必選項,針對疑難法律適用問題搜索權威解答,破解“同案不同判”難題。法官們及時對“上新”答問和案例學習交流,形成“以案促學”良性互動,促進審執質效與司法能力雙提升;同時以入庫案例為重要內容加強對調解員業務培訓,提升調解員業務水平,為促進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目標提供了智慧支撐。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強庫網融合,一是要在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過程中注重發揮法答網的“靶向作用”,圍繞高頻提問、不一致答疑等帶有一定普遍性、典型性的問題,一方面加大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答疑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入庫案例的編選審查;二是建立健全跟蹤培育工作機制,針對法答網提問背后的爭議案件及時編寫報送備選入庫案例,實現以問補案、以案答問。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正邁向更高水平。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持續深化人民法院案例庫和法答網兩大平臺建設,推動形成更加完善的智慧司法服務體系。也期待各地法院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與審判執行工作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智能化、便捷化、精準化的司法服務新模式。相信這一創新實踐不僅將進一步提升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更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作者:蔡璇 高尚(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責任編輯: 屠少萌 |聯系電話:(010)67550734|電子信箱:pinglun@rmfyb.cn
新媒體編輯:王譽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