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盟會議如約而至,中方代表王毅也趕赴現場,在這場會議上,中美高層還達成了一次會面,起初整個會議還十分融洽,然而輪到澳大利亞發言時,卻把矛頭對準了中國,這反常的舉動背后究竟藏著什么目的呢?
澳大利亞發難
7月10日的東盟外長會上,中美俄三國外長剛落座,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突然搶過話語權,她面對東盟十國代表宣稱澳大利亞才是“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隨即話鋒直指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演練是在“改變力量平衡”。
黃英賢的突襲絕非臨時起意,特朗普政府三天前剛向東盟多國發出關稅威脅,馬來西亞25%、印尼32%、泰國柬埔寨36%的懲罰性稅率讓會場彌漫焦慮,當東南亞國家期待澳大利亞這個“域外伙伴”聲援時,黃英賢卻將矛頭轉向中國,鼓吹“美國對亞洲穩定至關重要”。
而她口中的“力量平衡”實為軍事介入的暗語,在呼吁“防止任何國家主導地區”時,黃英賢特意強調需要美國軍事存在制衡中國,這種論調暴露了澳大利亞的戰略依附,美國在澳北部部署了B-52轟炸機中隊、達爾文港還有美海軍陸戰隊。
更荒誕的是她自詡“自由貿易楷模”的人設崩塌,黃英賢吹噓澳大利亞上世紀80年代解除關稅壁壘,卻對當下美國貿易霸凌保持沉默。
既要又要的矛盾
然而阿爾巴尼斯政府的精分戲碼正在上演,黃英賢在吉隆坡渲染“中國軍事威脅”時,她的頂頭上司阿爾巴尼斯總理正在悉尼打包訪華行李,隨行名單包括必和必拓、福特斯克金屬集團等依賴中國市場的礦業巨頭。
訪華還是因為經濟命脈捏在中國手中,2024年澳對華出口占其總出口額的32%,鐵礦石、煤炭、液化天然氣三條產業線直接維系著46萬個工作崗位,失去中國市場將引發失業潮,然而國防部卻要求議會批準增加35%軍費采購美制導彈。
這種撕裂源于美國的施壓,特朗普政府一邊強推AUKUS核潛艇協議綁定澳洲軍事體系,一邊要求澳減少對華稀土進口,結果導致澳洲國防工業陷入癱瘓,美制導彈生產線因缺少中國鎵金屬停產,洛馬公司被迫從加州空運零部件應急。
中俄的反擊
中方的破局之道也逐漸展開,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閉門會談中,雙方明確支持“東盟中心地位”,直指“警惕某些大國制造分裂”,這記聯手反擊精準刺破澳大利亞的離間計,中俄占東盟貿易總額的28%,而美澳合計不足15%。
而中國對東盟的“信任背書”更有數據支撐,王毅在開場發言列舉四大成果,區域開放合作深化、安全管控分歧有效、人員往來便捷化、命運共同體紐帶加固,當越南代表詢問農產品準入時,中方當場承諾擴大榴蓮、火龍果進口配額,印尼海洋事務部長則收到南海合作勘探新方案,對于友好的伙伴中方是愿意合作的。
與此同時,在軍事演練上更是一個明顯的對比,遼寧艦與山東艦6月西太平洋訓練航線圖顯示,編隊始終距爭議島礁200海里以上,且未攜帶實彈,而美軍同期在菲律賓海演習發射32枚導彈,B-52H轟炸機更逼近中國領空偵察,誰在挑動緊張不言自明。
黃英賢發言結束后,馬來西亞外長帶頭鼓掌幾下后便收起笑容,越南代表徑直走向王毅確認雙邊會談時間,新加坡外長則對媒體直言“東盟不需要選邊站”,所謂“中國威脅”的演講只是一場跳梁小丑的獨角戲罷了。
參會各國用實際行動讓黃英賢的演講成了笑談,而她此番的作為也暴露出還沒有看清國際交往的本質,沒人愿意聽一個政客喊口號,大家想要的是真正能帶來利益的、友好的合作伙伴,如果澳大利亞還是看不清局勢,甘愿給人當棋子,只會自食惡果。
參考資料
澳大利亞外長拱火:美國不想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但亞洲需要“力量平衡” 觀察者網2025-7-11
外交部: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將訪華 觀察者網2025-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