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購的消息發酵了以后,大家都等著薅這波“天上掉下來的免費奶茶”,結果大量0元購奶茶無人認領。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四川一家滬上阿姨晚上8點半了,還有200多杯飲品等待領取,不僅奶茶店員哭暈在操作臺上,王會計看著也是心疼,真是浪費!
這種魔幻場景正在全國奶茶店輪番上演。美團、餓了么掀起的“0元購”風暴里,消費者像被按下狂歡按鈕:成都瑞幸排號超千單,深圳古茗門前隊伍“長到看不見尾”,上海環球港的滬上阿姨被迫在午間高峰閉店。
這場資本催生的消費奇觀,讓人想起三年前《青春有你3》的荒誕場景。粉絲們成箱傾倒牛奶只為掃描瓶蓋里的二維碼,與如今囤積20杯奶茶塞爆冰箱的行為如出一轍。
再看最近的"外賣大戰",美團、餓了么的"滿30減15""第二份0元"補貼,看似讓消費者得了實惠,實則暗藏玄機。平臺算法會根據用戶畫像推送"剛好夠優惠"的訂單——比如你常買25元的餐,系統就推"滿30減15",誘導你多買5元湊單;你買了兩份,第二份0元,但第一份可能已經超出你的實際需求。
平臺補貼的瘋狂算法正在重塑消費倫理,外賣平臺的“游戲化”設計正在制造消費強迫。領券倒計時、滿減湊單提示、限時秒殺提醒,這些行為經濟學手段讓用戶陷入“不買就虧”的心理陷阱。消費者以為薅到了羊毛,卻不知自己早已成為平臺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流量故事”。
而商家在這個過程中,卻淪為“血包”。嘉和一品創始人兼董事長劉京京在社交媒體發文,質疑外賣大戰的補貼,究竟是平臺的讓利,還是對商家的血腥掠奪。
她直言,“各平臺都是百億補貼開戰,但其實最受傷的是商家。顧客享受到的各種滿減、補貼,每10元,平臺只出3元,商家要補7元! 大頭都是商家出的。你這個商家不參加補貼活動,就沒有流量,顧客看不到你,當然就不可能有訂單。而被迫參加了,來的又是賠本賺吆喝的羊毛單,員工快累趴了,餐廳也快賠干了。”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歸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