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重慶“南岸發布”官方發出了一則公告:
這座被很多重慶人吐槽上了熱搜的“蓮花山”,被很多本地人戲稱為“哈兒山”的地方,接下來要進行全域停業整治了!
一座普通山坡,咋就成了網紅景點?又為何被重慶本地人頻頻自嘲?
這里先帶大家回顧一下:
01
蓮花山網紅之路
以前“蓮花山”就是周邊居民散步健身的普通荒坡。早些的時候有零散的攤販在這煮茶賣水,賺點過路行人的小錢。
哪曉得,短視頻里一段“俯瞰東水門大橋+渝中半島夜景”的鏡頭,一下就讓它成了網紅。鏡頭里,夜幕下的層層房屋配著對岸燈火,被網友喊成“渝版布達拉宮”,游客就跟潮水似的往這兒涌。
圖源網絡
眼看有商機,周邊村民和眼尖的商家都動了心思:
砍樹拓地建觀景臺,老房子隨便刷層漆就改成民宿,高壓塔下支起烤肉攤,連石階旁邊都塞滿了賣小吃的塑料棚。網紅景點,就這樣支棱起來了。
但這股“爆紅”的熱潮,很快就變了味。
圖源網絡
起先讓人不舒服的還是物價。
一杯普通老鷹茶敢喊88元,幾串烤苕皮賣到30元,比市區同類型消費翻了三四倍。勒明明是家門口爬了幾十年的坡,抬頭就能見的尋常江景,愣是被當成“殺豬場”。
游客付了錢大多還是看在景色風光的面,而本地人路過都敬而遠之——“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把人當哈兒宰”。
圖源網絡
比高價更刺眼的,是無序開發留下的爛攤子。
為了拓出更多觀景位和經營區,原生樹木被成片鋸斷、推倒,曾經長滿植被的山坡裸露出大片黃土,太陽一曬泛出刺眼的白。
難怪本地人都說:晚上還有點布達拉宮的樣子,白天瞟一眼活像是山頭長了圈癩子。
更莫說一到暴雨天,泥水順著坡地往下淌,在石階上沖出一道道泥痕,滑坡的風險像顆石頭懸在頭頂,一天比一天沉。
圖源網絡
更要命的是,經營場所的安全底線也在被不斷突破。
窄窄的上山步道被攤販占去大半,私拉的電線像蜘蛛網纏在樹干上;老房改的民宿連基本的消防器材都湊不齊,高壓電塔下卻擠滿了烤肉的人群,油煙混著炭火味嗆得人睜不開眼;排污全憑“自然滲透”,污水順著坡地往居民的菜地里流。
這些密密麻麻的攤販和游客擠在老舊居民區里,就像顆沒引線的炸彈,誰也說不準哪天會出事。
圖源網絡
這種用生態遭罪、安全冒險換碎銀的操作,一時真讓人搞不明白——高價看風景的游客和短視賺快錢的商販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哈兒”?
02
凃山鎮出手整治
不過這樣的亂象,很快也引起了南岸區的關注目光。4月17日,涂山鎮發布《情況通報》,正式啟動“蓮花茶攤”環境優化提升行動,從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保措施、引導誠信經營等方面入手,全面消除安全隱患。
整改行動來得很利落,針對山體滑坡風險,專業團隊進場勘查,制定加固方案;消防部門挨家挨戶排查,指導商家整改隱患;市場監管局則重點整治宰客亂象,要求明碼標價。
才短短幾周,電線私拉亂接的現象就少了很多,新增的垃圾桶、指示牌讓環境秩序好了不少。
圖源網絡
除了即時整改,更長遠的規劃也已提上日程。
南岸區牽頭編制的《重慶市南岸區F15單元01街區(蓮花石龍片區)詳細規劃方案公示》在6月17日正式公布,公示期到7月16日。
這次規劃范圍有3.93平方公里,涵蓋蓮花村、石龍村兩大片區,明確要把蓮花山片區定位成旅游配套、品質商業和高端居住的區域。
圖源網絡
其中,蓮花村區域強化旅游集散和交通轉換功能,提升接待、餐飲、文創等配套;石龍村區域則規劃成以居住、商業用地為主的高品質未來社區。
原來的農林用地不少都調整成了商業、居住用地,城鎮建設用地達180.56公頃,總建筑規模122萬平方米,單是商業規模就有約47.2萬方,堪比三個北城天街的體量。說不好以后這里,真有望成為南山片區的新商業中心。
當然此前那些破壞生態的違規開發、漫天要價的經營行為,大抵也會自食其果。
03
結語
這次“蓮花茶攤”區域再度全域停業整治,大約就是個嘿明顯的信號:改規落地已經呼之欲出了。
隨著本次“蓮花茶攤”全域整改,之前不管是被高價刺痛的外地游客,還是急功近利“賺快錢”的經營者,那些被“哈兒”標簽裹挾的尷尬都將散去。“哈兒山”這個帶著嘲諷的名字,注定成為過去式。
讓我們共同期待:
新·蓮花山,重回視野!
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