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根11歲時就參了軍。
“八一三”日軍侵占上海時,他才六七歲。父親被日偽殺害,母親被土匪折磨自殺。哥哥迫于生計參加了國民黨軍隊,3歲的妹妹當了別人家的童養媳,從此再沒見過面。
潘海根開始了四處流浪的討飯生涯。直到10歲,他在南匯縣二灶泓鎮干活,遇到淞滬游擊隊五支隊一個地方常備中隊的中隊長。那人就收留他到了部隊。可是,僅幾個月,這個中隊要埋伏到偽軍中去。偽軍不要10歲的小孩,潘海根被刷了下來。
1942年冬的一天,下著雪,潘海根正在要飯,碰上了五支隊五大隊大隊副朱亞民率領的一支小隊伍。他見到士兵們個個很和氣,便提出要加入。戰士們見這么個又瘦又小的孩子想當兵,覺得有點好玩,就把他帶到了朱亞民跟前。
潘海根一直清楚地記得當時他同朱亞民的一段對話。
“你年紀這么小,為什么要參加部隊?”
“我要報仇!我要吃飯!”
“你打仗怕嗎?走路走得動嗎?”
“不怕!我要報仇,就是要打日本鬼子,打漢奸,殺土匪。我不怕走路,討飯也是要走路的。”
“好,你人小決心大,那就留下來試試看。你如果不聽話,我們部隊仍會不要你的。”
潘海根
潘海根便留在了朱亞民身邊,平時是首長的勤務員,有客人來時是接待員,戰時是首長的通訊員和警衛員,敵情緊張時要當偵察員出去偵察敵情,任務特別需要時還要當聯絡員,到日偽據點內的秘密聯絡站去聯絡或取情報。
在部隊這所革命熔爐中,“潘小鬼”不斷成長。開始,他對革命、對共產黨認識很淺,只想到在部隊有飯吃,長大了還可以替父母報仇。后來他漸漸懂得,自己參加的是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不平凡的隊伍,是在侵略者占領的心臟地區豎起的一面抗日旗幟。
潘海根參軍后,領導給他一支從偽軍那兒繳獲的土造單發手槍。潘海根十分喜愛它,無論白天、夜間,總是把它插在腰間。誰知在一個風雨交加之夜,過木橋時,他不慎滑了一跤,把槍掉到了河里。五支隊有規定,槍是戰士的生命,人在槍在。潘海根自知闖了大禍,立即向領導作了報告。朱亞民發了火,但看“潘小鬼”可憐,同意他找機會到敵人那兒去繳來后再還。
1943年夏秋之際,潘海根護送中共浦東工委委員周強返回其活動地區,路上俘虜了一名偽軍,還繳下了他身上的駁殼槍和左輪手槍。潘海根本來打算用駁殼槍向首長“還債”以彌補過去掉槍的過失,但經周強再三動員,他還是把槍交給了其他沒有槍的戰友。
但“潘小鬼”的這筆“槍債”最后還是還清了。1945年6月的一場戰斗中,潘海根繳獲了一支步槍、一支美國造的左輪手槍。戰斗勝利結束,他把繳獲的槍交給了朱亞民:“首長,這是我向部隊還的槍!”實現了賠槍愿望的“潘小鬼”異常興奮,朱亞民看著在自己身邊不斷進步的這個“潘小鬼”,也高興地笑了。
抗戰勝利后,潘海根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在山東萊蕪戰役中負了傷,傷愈后繼續隨部隊戰斗。1948年豫東戰役時他虛齡18歲,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到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潘海根火線入黨。
全國解放后,潘海根被組織送到蘇州工農速成中學和南京大學讀書,成了一名大學生。90年代初,他從上海照相機總廠保衛科崗位上離休。在此前后,他常常跟隨當年的老支隊長朱亞民,多次到浦東、浦西當年的抗日戰場故地重游……
朱亞民與潘海根(右)
原標題:《你11歲時在做什么?我在游擊隊抗日打鬼子》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胡幸陽 沈思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