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親愛的讀者,今天是國研睿觀察的第六期,我們給大家講述《全球發展報告2024》背后的故事。發布《全球發展報告》是2022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主席聲明和成果清單中明確列出的事項,是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知識產品。它分析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給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全球發展報告2024》是該報告連續第三年發布,主題為“動蕩變革的世界: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未來,我們將繼續講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大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請您和我們一起傾聽有智慧、有價值的智庫聲音,走近這些聲音背后的智庫人、智庫事。
采訪手記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如果將《全球發展報告2024》比喻成一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研中心”)出品的“華服”,那么國研中心黨組就是設計師,以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以下簡稱“國際知識中心”)為落實單位、跨越國研中心多個研究部所的研究團隊是裁縫,國內外的權威咨詢專家是裝點“華服”的珠寶師。
人們欣賞“華服”之美,就不能忽視多方合力的奠基之人。
過去一年,國際知識中心的17位研究人員在國研中心黨組的引領和悉心指導下,同國研中心相關部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召開近百場討論會,聽取、吸收國際權威專家的觀點和建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細致打磨拳頭產品。
國研中心黨組定主題、把方向,親力親為,指導每一個環節,研究團隊判斷、篩選海量復雜信息,收集、整理大量數據,最終用“總論+分論”的結構,共十章內容,盡可能傳達出最多信息,直面全球發展挑戰,探尋共同應對之策。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2015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布中國將設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2017年3月,國際知識中心依托國研中心組建,同年8月正式啟動運行。
自成立以來,國際知識中心秉持“唯實求真、合作包容、交流互鑒”的價值理念,積極同各國一道研究和交流適合各自國情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在交流互鑒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研究交流發展理念、促進國際發展合作、推動全球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是其職責使命。《全球發展報告》是國際知識中心向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也是國研中心的兩大旗艦報告之一。
課題組既要帶著全球性視角、學理性思維,還要抓準各國面臨的現實挑戰,將“學理清、事實明、建議可操作”的原則貫穿其中。
這是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對于年齡結構相對年輕的國際知識中心來說,駕馭這樣一份報告并非易事,年輕人面臨的壓力不言而喻。
國際知識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金照帶著一群年輕人,與國研中心其他部所的同事們通力合作,打了一場攻堅戰。
他傳授給年輕人寫作“三部曲”,首先要弄清楚事實;其次看邏輯框架是否合理清晰;最后是給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建議。
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負責某分論寫作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她負責的章節最早寫了2萬字,在統稿時刪減到1萬字,定稿時又做了更大幅度的調整,“整個過程就像在割肉,但對問題的認識卻在不斷加深”。
這并非個案。《全球發展報告2024》整理了龐雜的數據,用數據精準、客觀地刻畫出全球發展形勢。課題組的每一位年輕人都經歷了大海撈針般篩選觀點信息、形成判斷的艱苦過程,寫出的文字從薄到厚,又從厚到薄。
“每個人寫的都是局部的問題,最終要整體把關,統一在同一個主題下,所以每個章節都要站在更高、更廣的角度,跳出本專業之外看問題,做到觀點清晰、邏輯嚴謹。”王金照坦言。
“《全球發展報告》題目很大,領域很多,邏輯鏈條很復雜,匯集、梳理、整合、提煉,很費腦子。國際知識中心年輕人多,團隊基礎素質很好,關鍵是要發揮每個人的專長,同時還要集思廣益,互相討論,讓大家能夠多聽別人的意見,共同成長。”王金照說。
在課題組年輕人的記憶里,《全球發展報告2024》撰寫的前期和后期幾乎每周一次專題會,最關鍵的一個月里,所有執筆人兩天一次討論,成員之間相互啟發。
年輕人用“打硬仗”來形容撰寫《全球發展報告2024》的過程,他們一輪一輪地修改,反復地討論,最終將橫貫多個領域的大問題,串成邏輯關系清晰嚴謹的報告,團隊集體過關,戰斗力顯現。
很多人記得,當《全球發展報告2024》進入最后攻堅階段時,恰逢長假,研究人員仍聚集在辦公樓里討論修改。而這只是撰寫過程中的若干次修改之一,團隊此前已經多次按照國內外權威專家提出的意見修改文稿。
經過三年淬煉,《全球發展報告》的撰寫團隊趨于穩定,每個人長期關注相關領域,研究日趨成熟,能夠形成新的視角、新的觀點,寫作能力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這讓每一年的《全球發展報告》比前一年更接近團隊預期的目標。課題組希望,《全球發展報告》中的觀點在十年后依然能禁得起推敲。
百尺高臺,起于壘土。
《全球發展報告》已經成為國際知識中心帶隊伍的抓手,寫作過程中不同人的專長逐漸顯現,年輕人找到了長期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領”。
“我們挖掘年輕人的優點,讓他們成為國際知識中心的增長點,再迎接硬戰就更有底氣。”王金照說,年輕人要多淬煉幾次。
2025年的《全球發展報告》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今年團隊寫作效率普遍提高,一些年輕人已經形成自己的寫作方法論。但大家普遍認為,與國研中心黨組對《全球發展報告》的要求和國際社會的期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需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
國際知識中心的愿景是成為組織研究中國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的高水平智庫機構、分享傳播中國發展理論和發展經驗的高水平交流平臺、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高水平知識伙伴。這條路很長,需要一批既了解世情黨情國情,又能引領全球議題話題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全球發展報告》影響力日漸顯現的背后,是我們國家廣袤大地上豐富璀璨的發展實踐,更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這些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淬煉出來的智庫人才,在不斷迎接這個時代拋出的機遇和問題,也在默默影響和塑造著這個時代。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