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親愛的讀者,今天是國研睿觀察的第六期,我們給大家講述《全球發展報告2024》背后的故事。發布《全球發展報告》是2022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主席聲明和成果清單中明確列出的事項,是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知識產品。它分析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給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全球發展報告2024》是該報告連續第三年發布,主題為“動蕩變革的世界: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未來,我們將繼續講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大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請您和我們一起傾聽有智慧、有價值的智庫聲音,走近這些聲音背后的智庫人、智庫事。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面對動蕩變革、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鄭重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及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呼吁國際社會合力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積極探索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可行路徑。
2022年盛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期間主持召開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發布《全球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對話會主席聲明和成果清單中明確列出的事項,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研中心”)指導,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以下簡稱“國際知識中心”)承擔。作為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知識產品,《報告》回應時代關切、聚焦共同發展,至今已經發布三期,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經過三年積淀和一年多時間精心打磨,2024年的《全球發展報告》已經成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一項重要公共產品,獲得許多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代表的重視與贊賞。
南方視角:共商共探發展理論與實踐
2025年的初夏,北京熱意漸濃,來自埃及、保加利亞、布基納法索、岡比亞、坦桑尼亞桑給巴爾、贊比亞、格林納達等7個南方國家和地區的20余名政府官員、政策研究人員會集到一起,他們人手一本《全球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2024》),你一言我一語,熱烈地討論著。
這些“全球南方”國家的代表來到中國,參加國際知識中心舉辦的“共享發展經驗推進全球發展倡議部級研討班”(以下簡稱“研討班”)。8天里,他們基于《報告2024》等研究成果,圍繞減貧、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等全球發展倡議重點合作領域,研討各國最新進展和成功實踐,共商深化南南合作與發展伙伴關系,促進務實合作、互利共贏。
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有能力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作為2022年6月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的重要成果,《報告》是推動落實2021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知識產品,也是中國致力于同國際社會交流探討發展理論與實踐、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具體體現。
國際知識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金照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報告》回應時代關切,聚焦全球發展問題,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也是國際知識中心推動搭建的一個多邊、包容的研究交流平臺。
自2022年發布第一期以來,每年撰寫《報告》就成為國際知識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組織精兵強將全身心投入,并與國研中心各研究部所及其他相關機構緊密協作,反復推敲、精益求精。《報告》一經發布,就受到國際社會的好評,諸多渴望尋求發展之策的南方國家更是期待從中受到啟發。
王金照強調,為世界各國特別是南方國家提供觀察和思考發展問題的視角,共同探討解決世界最緊迫發展問題的可行方案,是《報告》最重要的意義。
全球視野:以開放姿態求共識謀合作
8天時間轉瞬即逝,20多位南方國家的代表,帶著在研討班上沉甸甸的收獲和對未來的美好期盼離開北京,踏上歸程。
《報告2024》被他們珍藏于回家的行囊之中。從總論到分論共包含十章內容,這份報告深入剖析當前全球發展面臨的緊迫問題,如綠色低碳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數智化轉型、全球減貧、糧食安全、衛生健康、發展融資等,明確提出在這個處于動蕩變革期的世界,需要全球合作應對共同挑戰。
《報告2024》依托國研中心豐富的研究資源。編委會主任由國研中心主任、國際知識中心主任陸昊擔任,編委會副主任由國研中心副主任張來明(時任)、隆國強、叢亮、張順喜、余斌(時任)擔任,編委會委員包括中心相關研究部所的主要負責人。國研中心黨組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對《報告》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光是《報告2024》的副標題——“動蕩變革的世界: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國研中心黨組就歷時三個月反復斟酌才最終確定。這個副標題力爭準確描繪世界局勢,為《報告2024》的框架搭建和內容編撰厘清了方向。
思想碰撞貫穿于研究和撰寫的全過程。自2023年10月份課題啟動到2024年12月正式出版的一年多時間里,課題組共開展2輪國際專家咨詢,召開5次總論專家座談會、11次分論專家座談會,課題組內部研討50余次。國研中心領導同志帶領研究團隊召開7次專題會,深入地進行交流討論、比較分析、集體攻關。
“科學嚴謹、做得實、立得住”是課題組對《報告》每個工作環節、每處觀點和判斷提出的要求。課題組首先整理學習海量資料信息,包括中國政府的立場、國際機構的觀點、國際頂尖專家的判斷、“全球南方”國家的訴求等,還要把握好綜合性、戰略性內容,厘清邏輯次序、把握用詞精準度。很多細節都是磨了又磨。比如,分論7章共同挑戰的排序問題就經過多次討論和調整,最終決定按照挑戰的緊迫程度和各方的最大共識來確定,將氣候變化排在第一位。
“《報告》最難也最重要的是國際性。由國際權威專家組成的國際咨詢委員會,為我們做到這一點發揮了很關鍵的作用。他們學術成就顯著,視角多元。在立場不偏頗的前提下,課題組盡量吸納他們的觀點,不僅提高了《報告》的專業性和學術性,也提高了《報告》的國際化程度和影響力?!眹H知識中心副主任周太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英德米特·吉爾,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原所長、世界銀行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郝福滿,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顧問、“新南亞論壇”創始人和主席蘇廷德拉·庫爾卡尼等國際權威專家都是國際咨詢委員會成員;還有一些國際國內知名專家組成單獨章節的咨詢團隊,為撰寫報告的年輕人提供針對性更強的建議。
課題組的年輕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報告2024》初稿完成后,就發給國際專家提意見建議,專家們反饋很積極也很充分,國研中心領導帶領課題組逐條梳理,分類吸納,這個過程讓很多年輕人收獲頗豐。
《報告》的成果屬于世界,《報告》的讀者遍及世界。課題組認為,必須求共識、謀合作,讓《報告》既符合南方國家利益,又包容北方國家觀點,要尋找最大公約數。
久久為功: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就像將一顆石頭扔進湖面,《報告》在國際社會激起層層漣漪。
一些國際智庫和國際組織要求研究人員從事相關研究時參考報告中的信息,許多國際權威專家對報告給予高度評價。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顧問、“新南亞論壇”創始人和主席蘇廷德拉·庫爾卡尼說,《報告》是中國提供的最重要公共產品之一,真實體現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的精神。
2024年9月,國際知識中心參加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全球發展倡議支持全球南方中國在行動”主題發布活動。王金照在活動上介紹了全球發展倡議三年來中國助力“全球南方”的發展成果,并向世界推薦《報告》,引發熱烈反響。
“《報告》回應全球關切的發展問題,遵循科學的學術規范?!蓖踅鹫諏χ袊洕鷷r報記者說,作為智庫研究報告,《報告》需要強調科學性和建議的可操作性,用國際社會接受的語言,為解決全球問題提供思路和方案。在他看來,《報告2024》較好地體現了國際比較視角,在交流互鑒中找到共性和特殊性,這也是國際社會愿意關注和參考的主要原因。
課題組特別提到,正因為《報告2024》廣泛征求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南方國家智庫和機構等各方觀點,匯集了“全球南方”的聲音,所以其對于破解當前全球面臨的共性挑戰給出的對策建議不是“空中樓閣”,大都從實際出發,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接受采訪的課題組成員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報告》對標世界四大頂級發展報告,著眼于全球發展格局,力求框架比同類報告更全面系統,立意更高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對全球發展問題視角的窗口。
在研究和編撰過程中,課題組始終秉持的一條原則是,《報告》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符合基本的學術邏輯和技術邏輯,不能用靜態的眼光看當前的情況。以對待經濟全球化問題為例,課題組認為,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符合經濟學中的規模經濟和比較優勢原理,如果因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時、一地出現的問題就否定這些基本的經濟規律,就可能帶來更加深遠的負面影響。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一次例行記者會上所表示的,發布《報告》旨在凝聚和聚焦發展共識,探討應對全球發展挑戰的思路和合作路徑。
國際咨詢專家更對課題組的付出給予積極肯定,有專家的回復寫了滿滿八頁紙。課題組十分看重國際專家對《報告》的重視與支持。他們認為,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交流方式,廣泛吸收國際專家觀點,建立高效的溝通和反饋機制,撰寫《報告》的過程中也成為凝聚國際共識的過程。
經過三年的積累和沉淀,國際知識中心搭建的國際咨詢專家隊伍的質和量均大幅提升,代表性也更強。據介紹,國際知識中心與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等機構建立了溝通交流機制,就各自在全球發展領域的旗艦報告,圍繞選題和內容進行磋商和討論,這有利于拓展研究的深度,為課題組更好地開展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礎。
作為國際知識中心探索發展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成果,同時作為國研中心重點打造的兩大旗艦報告之一(另一份是《中國發展報告》),《報告2024》在思想引領上的作用逐漸彰顯。王金照坦言,盡管課題組盡了很大努力,也得到諸多同行認可,但是壓力依然非常大,需要久久為功。“每年的《報告》都有新的要求,我們會努力讓2025年報告盡早推出、質量更高。”他說。
在周太東看來,《報告》成為國際知識中心工作的關鍵抓手,為國際知識中心開展其他國際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啊秷蟾妗窂奶接?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和挑戰開始,堅守全球發展倡議致力于推動將發展置于國際議程中心位置和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初心,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智庫的視角和努力,為增進中國智庫與國際機構的交流和合作開拓了新的空間?!?/p>
研討班的南方國家代表們對2025年的《報告》滿懷期待。令課題組欣慰的是,《報告》誕生三年來,已經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更多客觀理性的聲音將被國際社會聽見。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中國展現責任大國擔當和開放包容胸懷,推動各國團結合作,共同尋求應對挑戰、破解難題之道,攜手開創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一代又一代肩負使命的智庫人,知難而進、順勢而為,用智慧和汗水澆灌理論之樹與實踐之花,不斷探求全球共同可持續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發布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