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收到一份補授上將的報告,可是他并沒有仔細看報告內容,就直接給出了同意指示,這與平時的毛主席做事風格完全不同,任何事情他否會仔細閱讀,尤其是面對高級將領的時候,都會再三考慮才下決定。這也引起旁邊秘書的疑惑,就在他準備詢問的時候,毛主席卻嘆氣說道,如果沒有這個人,新中國建立,可能還需要晚個十年,讓他當這個上將還真的有點委屈。那么這個人是誰呢?到底為革命做出過什么樣的貢獻,讓毛主席這么看重呢?
其實他就是李聚奎,1904年出生在湖南的貧困山村里,父母對他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夠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可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想要安靜讀書,有出息根本就不可能。李聚奎很早就知道,想要用讀書改變這個國家根本就行不通,更不用說百姓安居樂業,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他當時就決定要參軍,只有手里拿著槍,干革命才能夠讓這個國家發生改變,就算是父母再怎么阻攔,他都要去參軍。來到戰場上,李聚奎從不害怕,同敵人作戰他也不退縮,很快他就在部隊里當上了官。
不過此時李聚奎也不過在國軍的部隊里作戰,1927年在蔣介石搞反革命,不少的共產黨遭到屠殺,而且部隊里的腐敗讓李聚奎明白,這樣的部隊壓根就不是人民的部隊,也無法改變中國的現狀。于是他就離開了國民黨的部隊,且剛好碰到彭德懷在平江搞起義,于是他就跟著一起干起了革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李聚奎下了決心,要跟著共產黨走,一切都是聽從黨得安排,絕對不會違反紀律。
在之后的作戰中,李聚奎不斷的成長,在戰場上立下了不少的戰功。并且在1930年紅軍與敵人進行反圍剿作戰時,李聚奎就當上了紅軍團長,而且敵人帶著的十萬大軍正從兩面向紅軍駐地包抄而來。可是李聚奎卻帶著部隊直接對著敵人的側翼就是一個重擊,而在作戰中,另一個團的團長負傷,李聚奎就站出來接替了兩個團的指揮,并且直搗敵人的老窩,將張輝瓚給抓住了。不過作戰的過程中,他的腿也被子彈擊中,非常疼,可李聚奎卻咬牙堅持指揮,政委看他樣子立刻就阻止他的行為,讓衛生員把他抬下了烽火線。
在他的擔架經過指揮所時,剛好毛主席在這里,聽說是自己的老鄉受傷,就趕緊去看望李聚奎,安慰她好好養傷。然而李聚奎卻想要再上戰場,表示只要他們再堅持一下,就能夠把敵人給打退了,可是毛主席卻堅持讓他去養傷,這是毛主席對他的關懷。
后來養傷回到部隊,李聚奎就當上了師長,紅軍長征的時候,他也帶著部隊指揮了不少的戰斗,為部隊順利戰略轉移做出不小的貢獻。在李聚奎擔任主力部隊的師長后,他接受的任務就更重要了,那就是掩護大部隊撤退,而這些任務他也出色的完成。
在他的麾下也出現了不少的出色將領,像楊得志,在后來是被授予上將的。他們都是能夠在戰場上打硬仗的將領,而楊得志也是得到李聚奎的真傳,在作戰上毫不含糊。可以說在長征中,部隊多次遭遇艱險時刻,都是李聚奎帶著他的部隊化解危機,所以部隊安全到達延安,有李聚奎的功勞。
后來的西路軍作戰,李聚奎的部隊遭遇敵人偷襲,損失嚴重,而他本身也是靠著吃樹皮,一身乞丐裝扮才順利回到了延安,而這也是在信念的支持下才有的結果。在看到毛主席的那一刻,他的眼淚再也忍不住流下來,說自己沒有完成任務,可是毛主席卻說他是雖敗猶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