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您帶來更好的互動體驗,麻煩您在閱讀此文后,點擊"關 注、點 贊"互動!
您的"點 贊、關 注"是對小編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更多精彩內容將持續更新...
文|海粒
編輯|觀山
8 年前,一個年僅 6 歲的孩子在央視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贏得了眾人的驚嘆與贊譽。
他就是王恒屹,那個 3 歲認識 3000 多漢字,4 歲就能背誦 500 首唐詩的 “別人家的孩子”。
一時間,“神童”“中華小詞庫” 等稱號加諸于他身上,成為了無數家長口中的 “榜樣”。
如今,8 年時光匆匆而過,這位曾經備受矚目的小神童,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和變化呢?
他是否能擺脫 “傷仲永” 的命運,繼續閃耀光芒?
幼齡神童驚艷舞臺
“我沒有自尊啦!”
在 4 歲的王恒屹面前,主持人孟非曾無奈大呼。
2016 年《了不起的孩子》猜歌環節,王恒屹單挑孟非和謝依霖組合,進行 “一秒前奏猜歌名”。
比賽中,歌曲前奏快速響起,他如精準的 “猜歌機器”,總能第一時間按下按鈕說出歌名。
而孟非和謝依霖則手忙腳亂、屢屢答錯,最終孟非甘拜下風。
王恒屹記憶力超強,能識別 200 多個國家的國旗國徽,幾百首唐詩宋詞倒背如流,知識儲備遠超同齡人。
2018 年,6 歲的王恒屹登上《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舞臺。
開場,他吟誦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稚嫩童聲中透著不服輸的勁兒,瞬間吸引全場目光。
比拼環節,主持人出題 “爆竹聲中一歲除”,他不假思索,清脆接道 “春風送暖入屠蘇”,反應之快令人驚嘆。
而且,他不僅答題厲害,還能用簡單純真的語言講述詩詞背后的故事與情感。
節目播出后迅速走紅,網友親昵稱他為 “中華小詩庫”。
2019 年,王恒屹參加《挑戰不可能》。
參賽者需從 300 卷唐詩中,隨機挑 10 聯,保留 3 個字后將詩句補充完整,10 題全對才算成功。
挑戰時,現場氣氛緊張,王恒屹站在舞臺中央,小腦袋轉動,眼睛快速思考,幾秒內就能說出完整詩句。
他全程高度專注、穩定發揮,接連答對 9 道題,成功進入 “榮譽殿堂”,再次展現非凡實力。
天賦與培育成就詩詞小達人
在大多數同年齡段的孩子還認不了幾個字的時候,出生于普通家庭的王恒屹卻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優秀。
他的出色表現,固然有天賦的因素,但后天的精心培養同樣至關重要。
那么,這個 “記憶神童” 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呢?
2013年,王恒屹出生在山東青島,家庭條件一般。
在他剛滿一歲的時候,媽媽就為他購買了各式各樣的識字卡片,不僅耐心地教他識字,還時常吟誦詩詞給他聽。
然而,一歲半時,王恒屹的父母去了上海工作,小小的他便留在青島,與爺爺奶奶一同生活。
奶奶曾是一名教師,退休后的她,閑暇時光最愛在家中研究詩詞。
有一次,奶奶像往常一樣在家中朗誦古詩詞,突然,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跟著念了起來。
奶奶驚訝地發現,剛剛學會說話、吐字還不太清晰的王恒屹,竟然能跟著自己背誦古詩。
從那之后,奶奶開始有意培養他。
她會教王恒屹讀詩、背詩,一開始,王恒屹或許只是單純地模仿。
但奶奶發現,那些教過幾遍的詩詞,他很快就能記住,并且還能準確地復述出來。
無論是簡單的五言絕句,還是篇幅稍長的七言律詩,王恒屹都能快速掌握。
在玩詩詞接龍游戲時,奶奶給出的詩詞,他總能迅速接上,記憶力遠超同齡人。
奶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于是嘗試著帶他背誦《三字經》《百家姓》,還有唐詩宋詞等經典之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恒屹逐漸能夠完整地背誦一首詩,每一次成功背誦,都讓他成就感滿滿。
在王恒屹背誦詩詞的時候,奶奶會詳盡地講解每一個字的發音、字形與含義,從而幫助他加深理解。
這種方式遠比死記硬背有效得多,也正因如此,即便后來被問到詩詞的解釋,王恒屹也能對答如流。
為了給小恒屹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奶奶特意在家中騰出一個區域,專門作為他的學習天地,并擺滿了各種充滿趣味的兒童讀物。
有色彩斑斕的繪本,也有妙趣橫生的童書。
奶奶深知,學習不應局限于家中的一方天地,廣闊的世界才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于是,她常常帶著小恒屹走出家門,穿梭在圖書館、公園、博物館這些充滿知識與趣味的地方,每一處都留下了他們探尋知識的足跡。
漫步于公園,微風輕拂,荷葉搖曳,一片翠綠的海洋映入眼簾。
就在這時,奶奶溫柔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接天蓮葉無窮碧。”
這不經意間的吟誦,不僅讓小恒屹記住了這句詩,更讓他感受到了詩詞與現實景色相互交融的魅力。
踏入博物館,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一件件古老的文物靜靜地陳列在展柜中,散發著神秘的光芒。
小恒屹滿懷好奇地湊近,仔細觀察著每一件展品。
奶奶則站在一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繪聲繪色地為他講述著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
從古代帝王的傳奇人生,到民間百姓的生活百態,從重大歷史事件的波瀾壯闊,到文化藝術的源遠流長。
小恒屹聽得津津有味,對歷史的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被點燃。
奶奶就這樣,巧妙地將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化作了課堂,這讓王恒屹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外,奶奶知道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潛在影響,因此嚴格把控小恒屹接觸手機和平板的時間,盡量避免他沉迷其中。
每天,奶奶都會雷打不動地抽出兩個小時陪伴小恒屹學習,無論他學習進度快慢,奶奶始終保持著十足的耐心,不緊不慢地引導著他。
奶奶的教育方式看似傳統,卻非常契合王恒屹的成長需求。
在奶奶的悉心培育和自身天賦的雙重作用下,王恒屹的成長一路開掛。
普通孩子2歲時還在牙牙學語,他卻已經能夠識別簡單的詩詞;3歲時,他認識的漢字數量已達3000多個,還能熟練背誦100多首古詩;
到了5歲,他的古詩詞儲備量飆升至490首,甚至還認識了600多個英語單詞。
如此驚人的學習能力,讓他的童年注定與眾不同。
2017 年,王恒屹家人上傳的一段教學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網友們紛紛被這個小神童的才華所震驚,感嘆他的聰明才智。
也正是因為這段,王恒屹的能力被更多的節目組發現,他開始頻繁登上電視節目,展示自己的才華。
奔赴成長新征程
然而,幼時展露的才華未必能確保日后的成功,“傷仲永”在歷史上并非個例。
那么,如今的王恒屹是否也會重蹈覆轍呢?
上小學后的王恒屹,并沒有因為曾經的榮譽而驕傲自滿,反而在學習上更加努力。
在課堂上,他就像一顆璀璨的小太陽,尤其在語文和歷史課上,總能憑借豐富的知識儲備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驚喜。
在2020年,他參加《中秋詩會》并獲得冠軍。
在2021年《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第八場中,他與清華大學大一新生楊宗郁進行飛花令比拼,雖最終惜敗,但他在舞臺上的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
2022年,王恒屹重返《中國詩詞大會》舞臺,挑戰百人姓氏飛花令,再次展現了他深厚的詩詞積累。
不過在這之后,王恒屹的家庭主動減少了他參與綜藝節目的機會,將更多的重心放回知識的學習和人生的規劃上。
除了學習,王恒屹還積極嘗試新的領域。
如今的他開始玩起了短,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生活點滴,與更多的人交流互動。
他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不僅喜歡書法、繪畫,還熱愛運動。
在操場上,經常能看到他奔跑的身影,滿頭大汗的他充滿了活力,讓人很難將他與那個能倒背如流詩詞的 “小詩庫” 聯系起來。
談及未來,王恒屹的想法十分樸實。
他希望能成為一名歷史老師,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為學生們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度過平凡而充實的一生。
他的家人也始終保持著平常心,沒有因為孩子的特殊才能而驕傲自滿,也沒有給他過多的壓力。
在他們看來,王恒屹首先是一個普通的小學生,然后才是那個會背詩的 “神童”。
王恒屹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思考。
他確實天賦異稟,但如果沒有對學習的熱愛和家人的耐心引導,也很難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熱衷于給孩子貼上 “神童” 的標簽,卻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發展方向。
我們不能盲目地追求 “神童” 效應,而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他們創造適合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希望王恒屹能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保持對學習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追逐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信源:
經濟觀察報2022-05-12
稱霸《中國詩詞大會》的“神童”是怎樣煉成的?
王恒屹 百科
青島早報 2020-10-09
青島這個7歲“詩詞小神童”又在央視奪冠!剛上一年級的他學習成績怎么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