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兒媳婦,你算算這個月的賬,我那6000塊錢的退休金又沒了!"婆婆王阿姨拿著一沓超市小票,啪地一聲摔在餐桌上。
我正在廚房洗碗,聽到這話手一抖,盤子差點掉進水池里。一旁的我媽媽低著頭,默默地夾菜,臉上掛著苦笑。
三個月前,我和老公商量著把雙方老人都接到家里住,想著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多好。哪想到,這個"熱鬧"卻成了我每天的噩夢。
事情還要從去年說起。我爸媽住在老家縣城,我媽患有輕度腦梗,走路不太利索;我爸身體還行,但年紀大了,照顧我媽也吃力。而我婆婆一個人在市里的老房子住著,退休金不少,但總抱怨孤單。
"要不這樣,咱們把兩家老人都接過來,正好咱們這套房子四室兩廳,夠住。"老公提議的時候,我覺得挺好的,孝心可嘉嘛。
剛開始確實挺和諧。我媽話不多,總是笑瞇瞇的,看到什么活就搶著干。我爸喜歡在陽臺養花,婆婆偶爾也會過去聊兩句。我心里美滋滋的,覺得自己做了個明智的決定。
可好景不長,問題很快就來了。
先是吃飯的問題。我媽是南方人,口味清淡,婆婆是北方人,無辣不歡。我每天做飯就跟走鋼絲一樣,做清淡了婆婆抱怨沒味道,做重口了我媽又吃不下。
"哎呀,這菜怎么這么咸?"我媽小聲嘟囔。
"咸什么咸?這叫有味道!我們北方人就這么吃。"婆婆馬上回懟。
我夾在中間,里外不是人。
真正的矛盾爆發是在上個月。我發現家里的開銷突然增加了不少,水電費、買菜錢、日用品,樣樣都比以前翻了倍。
更讓我無語的是,婆婆開始斤斤計較起來。她拿著自己的退休金存折,天天念叨:"我這6000塊錢,怎么一個月就花完了?以前我一個人住,一個月2000塊錢就夠了!"
我忍不住說:"媽,現在咱們一家人住一起,吃住都在一起,花銷當然比以前多啊。"
"那不行!"婆婆一拍桌子,"我可不能白白貼錢。我看啊,咱們得AA制,各花各的錢。"
我愣住了,我媽也愣住了。
我爸的退休金只有2000多,我媽沒有工作,一輩子在家帶孩子。如果真的AA制,我爸媽根本承擔不起。
"媽,我爸媽的退休金沒你多,這樣分不太合適吧?"我小心翼翼地說。
"那不關我的事!"婆婆理直氣壯地說,"我憑什么要補貼他們?我又不是他們的女兒!"
那一刻,我媽的臉色變得很難看,我爸也沉著臉不說話。
昨天晚上,我媽悄悄找到我:"閨女,要不我們還是回老家吧。你婆婆說得對,我們在這里確實給你們添麻煩了。"
看著我媽眼中的委屈和失落,我心里五味雜陳。
今天早上,我做了個決定。我把婆婆叫到一邊,認真地說:"媽,既然你覺得AA制公平,那我們就來算算賬。"
我拿出一張紙,開始算:"你住的那間主臥,市場租金3000;我爸媽住的次臥,租金2000;水電費、物業費、網費平攤,你應該承擔40%,差不多500塊;我每天買菜做飯,洗衣打掃,按家政的標準,你應該給我1500的家務費。"
"我這樣一算,你每個月至少要交5000塊錢的生活費。你看,這樣真的劃算嗎?"
婆婆聽完,臉色變了幾變,半天沒說話。
最后她悶悶地說:"算了,算了,就按以前的方式吧。"
我沒有繼續說什么,只是默默地給我媽夾了塊她愛吃的糖醋排骨。
其實我心里清楚,這樣的日子不會長久。有些人啊,只有當真正面臨失去的時候,才會明白什么叫知足。而有些賬,算得太清楚了,反而傷了感情。
不過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善良可以,但不能沒有原則。孝順可以,但不能失去尊嚴。一家人住在一起,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那份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