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外長會議即將召開,各國也都齊聚在天津,而有一個十分特殊的信號就是中方在對會議情況進行公布時,單獨點名了印度,更罕見的是印度方對于此次會議態度的轉變,而這場外交活動究竟對兩國來說有著怎樣的特別之處呢?
印度訪華的含義
就在一個月前,這位印度外長還在新德里的演講臺上將中國定義為“戰略對手”,呼吁各國“聯合應對”,但6月底面對美國《新聞周刊》的鏡頭,他卻突然改口稱中國是“最大鄰居和重要貿易伙伴”,如此戲劇性的態度反轉,讓這場時隔五年的訪華充滿懸念。
這次蘇杰生的出席也算是一次歷史性的轉變,因為從過去來看,印度對上合組織的態度堪稱冷漠,因印巴地緣矛盾,印度長期將上合視為“次要舞臺”,甚至多次缺席關鍵會議。
而轉折發生在2024年中印邊境“破冰”之后,印度不僅高調支持中國主辦上合系列會議,更在6月派出國防部長辛格出席防長會議,這才有了上合成立以來首次“全成員國防長齊聚”的罕見局面。
但蘇杰生此次之行不僅是參會,更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意味著他的行程很有可能延伸至北京,而對于印度外長五年來首次專程訪華,中方也做好了迎接的準備,所以中印此次的會面將對兩國和亞洲有著重要的意義。
印度破冰的背后
不過莫迪政府如今突然轉向中國,實則是被美國逼到墻角,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懸在印度頭頂,且雙方貿易談判在農業和乳制品這兩條“紅線”上徹底僵持,美國要求開放這兩個涉及7億印度農民生計的市場,無異于觸碰莫迪政府的執政命脈。
所以面對美國的施壓,談判走到死胡同后,印度選擇了轉向,不僅在金磚峰會簽署聯合聲明,還愿與中俄同步譴責“單邊關稅擾亂全球供應鏈”。
其次還是稀土問題,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的緊急報告顯示,由于稀土斷供,多條生產線可能在8月初停擺,作為全球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印度永磁體庫存已亮起紅燈,沒了造電動車電機的關鍵材料,等于自斷后路。
而印度這些關鍵材料又幾乎完全依賴中國進口,所以在蘇杰生的行程上,稀土出口限制松綁被列為優先事項,其實早在6月12日,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在新德里與中方會談時,就已經首次將稀土問題擺上桌面。
更何況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是維護和平的使者,2024年10月雙方達成的邊界巡邏協議并且正在顯現效果,實控線附近已實現“無新增摩擦點”,而更關鍵的信號來自6月23日,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對中國的秘密訪問中,與王毅就邊境管控達成多項共識。
亞洲的新棋局
從現實來看,5月的印巴邊境沖突中,巴軍使用中國制造的武器成功攔截印度導彈的畫面,在新德里決策層引發震動,雖然雙方現已停火,但印度始終擔心中巴經濟走廊的“戰略包圍”,這次天津會談中,印巴長期停火議題不免被提及,而中方的回應直指核心,即印度需要將中巴合作視為“共贏機遇”而非“安全威脅”。
從地緣上來看,伊朗和白俄羅斯代這兩個即將正式加入的國家,將使上合首次覆蓋中東和東歐,形成“從波羅的海到波斯灣”的地緣鏈條。
與印度主持G20時因俄烏分歧導致聯合聲明“難產”的窘境相比,上合在反恐、經濟合作等議題上的高效協同,相較于美國在亞太組建軍事同盟體系,中國通過上合展示的“非對抗性”合作模式,正吸引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
而且還有一個信號就是天津會議結束后,王毅外長也許會有一場回訪印度之行,雙方這一來一往的頻繁外交,對中印兩國來說是個好的現象,正如王毅所說:“中印作為兩大文明古國,有能力找到相鄰大國相處之道”,中方的態度始終明確,就看印度能否做出長期的、正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
將赴天津出席上合會議,釋放中印關系緩和信號,印度外長時隔五年訪華 環球網2025-7-14
印度外長“狂言”:鄰國要么合作,要么付出代價 觀察者網2025-6-2
中方宣布:蘇杰生將訪華 環球時報 2025-7-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