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11日,王毅在吉隆坡東盟外長會期間會見魯比奧,中美外長今年首次面對面會談引關注。
這場會面有特殊背景。魯比奧1月才擔任美國國務卿,這是他上任后首次訪問亞洲,行程核心是出席東盟外長系列會議。除了見王毅,他還和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外長碰了面。美方說他此行是為了強調美國對“自由、開放和安全的印太地區”的承諾,但現實情況沒那么順利。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給魯比奧的亞洲行添了不少麻煩。7月初,特朗普發社交媒體說,8月1日起要對20多個國家加征關稅,不早點談判讓利就別想躲。亞洲國家成了重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要被征25%,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泰國、柬埔寨是32%到36%,老撾和緬甸更高,達到40%。東盟十國里有8個,再加上參會的韓國、日本,都在關稅名單上。魯比奧想在這種時候修復和亞洲國家的關系,難度可想而知。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
路透社分析,魯比奧這次來亞洲,是想讓美國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印太地區”,別總被中東和歐洲的沖突牽著走。但關稅的事一出來,這個目標基本被沖淡了。東盟外長們在聯合公報里說,單邊關稅會起反作用,可能讓全球經濟更分裂,雖然沒提美國名字,但意思很明顯。新加坡一位研究員直言,魯比奧想讓東南亞國家相信美國重視貿易關系,可關稅政策擺在那,誰會真信?
王毅的東南亞行程和魯比奧形成鮮明對比。他剛從歐洲回來就去了馬來西亞,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東南亞各國早就等著和他見面,魯比奧的會面被安排在中方代表團停留的最后時段。這種安排透露出中國外交的優先級,美國顯然排在歐盟之后。
更值得說的是魯比奧的身份——他還在中國的制裁名單上。王毅愿意見他,已經是釋放了對話的誠意。會面后,雙方都給了積極評價,但魯比奧的表態更耐人尋味。他說中美在很多方面可以合作,還能通過合作建立互信。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不容易,畢竟他之前一直對華很強硬,也正因如此才被制裁。
魯比奧還提到,亞洲國家的關稅稅率可能比其他地區“更優惠”,和日本的新一輪談判下周就開始,和參會的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談。這些話聽起來像是在緩和氣氛,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沒實質變化。中國人民大學刁大明教授說,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總被熱點問題帶著走,俄烏沖突、中東問題、貿易戰占了太多精力。雖然喊著重視印太戰略,實際推進沒什么動力。
魯比奧(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的亞太戰略現在有點模糊。和拜登政府的“小多邊圍堵”比,特朗普更愛用單邊關稅施壓。這讓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關系變復雜了,傳統伙伴關系出現裂痕。魯比奧在東盟外長會上說,美國絕不會放棄對亞太的重視,這里是外交政策的核心,未來幾十年的歷史都要看這個地區。但說歸說,行動上沒跟上。
魯比奧的亞洲行還有個爭議點,原定去日本、韓國的計劃取消了,行程比往屆國務卿首次亞洲行“縮水”不少。《紐約時報》疑問,美國對亞太盟友是不是沒那么上心了?一個總想著自己的美國,憑什么讓亞太國家相信它會保護這個地區?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特朗普會不會訪華。有消息說,美國在籌備他9月初訪華的事,可能帶個大代表團來,還有望參加北京九三閱兵式。要是真能成,這會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的重要外交動作。他想通過訪華緩和中美關系,借助中國的力量幫美國走出經濟低迷,這是明擺著的。參加閱兵式對他來說,還能當成國內政治資本,應付民主黨的攻擊。
不過魯比奧可能沒機會跟著來。受制裁影響,他大概率沒法參加九三閱兵。但這對特朗普來說不算大事,他的核心目標很明確。有意思的是,普京也會參加閱兵,這給美俄關系緩和、解決烏克蘭問題提供了可能。
白宮(資料圖)
1. 中美關系走向要看美國實際行動,光說重視亞太沒用,關稅政策得調整。
2. 特朗普訪華想成,得先處理好對華分歧,別讓之前的努力白費。
3. 亞太國家更在意實際利益,美國光畫餅滿足不了需求。
4. 中美合作對全球經濟重要,關稅戰繼續打下去只會兩敗俱傷。
5. 國際格局里,對話比對抗管用,大國更該帶頭維護穩定。
王毅和魯比奧的會面,像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縮影。中方給了機會,說明愿意通過對話緩和局勢、恢復合作,但美方得拿出誠意。特朗普訪華還沒板上釘釘,接下來就看美國怎么處理對華問題了。關稅政策不調整,亞太盟友的信任贏不回,說再多重視也沒用。在國際舞臺上,行動永遠比口號有分量,這是魯比奧的亞洲行留下的最清楚的教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