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文
2025年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揭曉了他此前在社交媒體上預告的涉俄“重大聲明”。幾天前,特朗普聲稱對俄羅斯“非常不滿意”,揚言要發布有關俄羅斯的重大決策,外界猜測,這可能是他“24小時停火”競選承諾的延續,甚至是扭轉俄烏沖突僵局的殺手锏。
然而,當聲明內容公布,國際社會卻一片嘩然——這所謂的“重大聲明”,不過是關稅威脅、有償軍援和模棱兩可的制裁說辭拼湊而成,既無新意,也難見成效。特朗普的“和平締造者”人設,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場精心包裝的“政治秀”。
特朗普的“三板斧”
1、關稅威脅:特朗普聲明的核心之一,是對俄羅斯發出“50天最后通牒”:若俄烏未能在期限內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商品征收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并對繼續與俄進行能源貿易的國家加征“次級關稅”,重點針對石油、天然氣等關鍵能源商品。
白宮官員透露,“次級關稅”意在威懾中國、印度等俄能源主要買家,迫使他們減少進口,掐斷俄羅斯的財政命脈。表面上看,這招“關稅大棒”氣勢洶洶,意在通過經濟施壓逼俄妥協。然而,細究之下,其效果卻令人懷疑。
2024年美俄貿易額僅約30億美元,關稅對俄直接沖擊微乎其微。所謂“次級關稅”更是操作細節模糊,征收對象、標準和執行機制均未明確。俄羅斯在去美元化進程中已展現較強韌性,關稅威脅的“殺傷力”有限。
更重要的是,中國和印度作為俄石油最大買家,面對美國壓力不會輕易屈服。印度總理莫迪雖與特朗普交好,但俄油占印度進口的近40%,替換成本高昂;中國外交部則明確表態,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影響”。
既然如此,特朗普為何還要執著于關稅?答案或許在國內。關稅威脅不僅是對俄的施壓工具,更是他轉移國內矛盾的“減壓閥”。通過高調對俄強硬,特朗普試圖平息共和黨內對俄烏政策的分歧,緩解中期選舉壓力,同時借油價下跌對沖通脹。
然而,這種“以壓促談”的策略,可能反推全球能源市場動蕩,傷及盟友利益。正如《獨立報》所言,關稅若針對中國、印度等國,將導致其對美出口成本翻倍,貿易戰風險陡增。
2.、有償軍援:特朗普宣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新一批武器,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F-16戰機,甚至疑似“具備打擊莫斯科能力的遠程導彈”。這批軍援規模可觀,據稱包括3套“愛國者”系統、15萬發155毫米炮彈和600架“彈簧刀”無人機。
更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明確表示,軍援費用將由北約盟國全額承擔,德國、芬蘭、丹麥等國已表態參與。這一“北約出錢、美國供武”的模式,堪稱特朗普“美國優先”理念的縮影。他既避開了美國國會繁瑣的撥款程序,又通過軍援綁定歐洲軍工利益,強化美國在跨大西洋軍事合作中的主導地位。
歐洲盟友為烏克蘭“埋單”,不僅符合特朗普不愿為“無盡戰爭”掏錢的立場,還能通過武器出口為美國軍工復合體創收。對烏克蘭而言,這批軍援無疑是雪中送炭。“愛國者”系統可顯著提升烏軍攔截率,從當前約70%提升至更高水平,削弱俄空襲效果。
然而,軍援以防御性武器為主,難以改變戰場控制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雖對此表示歡迎,但也坦言,只有“武力制止莫斯科”,和平才有可能。這暗示,軍援可能進一步延長戰事,而非促成停火。
3.、制裁曖昧:在回應美國國會推動的對俄新制裁法案時,特朗普的態度耐人尋味。他一方面批評法案“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又表示“可能有用”,不愿明確表態。這與關稅威脅和軍援的激進姿態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的曖昧態度有兩層考量。
首先,他試圖規避國會制裁法案對行政權力的約束。一旦法案通過,總統將被迫對特定實體實施制裁,壓縮外交操作空間。其次,他借此壓制共和黨內激進派別,強化自身對黨內外交路線的控制。若俄烏談判取得進展,特朗普可將功勞歸于“總統外交藝術”,而非國會壓力。
從“和平斡旋”到“極限施壓”
特朗普的涉俄政策經歷了戲劇性轉變。競選期間,他高調承諾“24小時停火”,打造“和平締造者”形象。上任初期,他對烏克蘭施壓,逼其接受領土損失換停火,同時通過與普京的“私人交情”安撫俄羅斯。然而,多次談判無果,俄烏分歧加劇,特朗普的耐心逐漸耗盡。
3月沙特會談、5月土耳其直談接連失敗,俄羅斯甚至提出更苛刻的條件,讓特朗普感到“外交侮辱”。至此,他徹底撕下“和平”面具,轉向“壓烏又壓俄,促談且制裁”的強硬路線。這一轉向背后,有三大驅動因素:
1、國內壓力:中期選舉臨近,共和黨選情不佳,特朗普需通過強硬姿態鞏固支持。
2、歐洲訴求:北約盟國承諾提高國防開支至GDP的5%,并愿為烏克蘭軍援買單,特朗普順水推舟。
3、俄方挑釁:普京在談判中的強硬態度,讓特朗普從“胡蘿卜”轉向“大棒”。
雷聲大、雨點小?
特朗普的“重大聲明”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是一場精心算計的政治表演。關稅威脅操作性存疑,軍援成本轉嫁歐洲,制裁態度曖昧不清——這套“組合拳”與其說是解決俄烏沖突的良方,不如說是特朗普在國內壓力和國際博弈中的權宜之計。
短期內,烏克蘭防空能力或將提升,但戰場僵局難破;俄羅斯財政可能承壓,但其外交與軍事底牌猶存。未來50天,俄烏是否重回談判桌,取決于普京的應對,而非特朗普的“最后通牒”。
俄烏和平之路,仍是道阻且長。正如一句老話所說:“戰爭的鼓聲易擂,和平的鐘聲難鳴。”特朗普的“重大聲明”,只是這場漫長博弈中的又一出戲碼,真正的突破,還需各方放下姿態,回到談判桌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