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半夜扛導彈坐地鐵,島內傳出統一呼聲,國防部1招便可打到賴清德痛處。這場被臺獨分子吹噓為“史上最硬核”的軍演,究竟暴露了多少致命漏洞?
臺軍“漢光演習”又鬧笑話了!
臺海網消息稱,臺軍方近日突然放出一段視頻:夜色中,一群全副武裝的士兵戴著面罩、扛著反坦克導彈,擠進臺北地鐵(島內稱捷運)車廂,到站后還有人故作戰術閃避動作,最后在電梯口架起機槍“布防”。
臺媒吹噓這是“善用捷運系統打巷戰”,島內網紅陳延昶甚至宣稱這是“讓解放軍有來無回”的殺招。
然而,這種把民用設施當掩體的“創意”立刻遭到島內網友痛批。社交媒體上,“白癡當局”“拖全民陪葬”等罵聲刷屏。
有網友直言:“用捷運打仗?民進黨是嫌臺灣人死得不夠快!”更有人怒喊:“趕緊讓大陸統一算了,別讓這群政客繼續害人!”
事實上,臺軍的這一戰術設想純屬紙上談兵。現代戰爭中,電力系統必然是首要打擊目標,一旦開戰,地鐵系統必然癱瘓,靠民用設施運輸彈藥和兵力無異于癡人說夢。
就連美國《防務新聞》都直言:“臺北捷運的混凝土頂蓋,擋不住鉆地彈的貫穿。”
整體來說,臺軍此次“漢光演習”的兩大核心演練內容,直接暴露了臺軍的戰略貧困和戰術落后。
其一,防空導彈攔截殲-20?臺軍還在做夢。
在桃園基地,臺陸軍21炮指部操練“陸射劍二”防空導彈,號稱能在15分鐘內完成對解放軍戰機的“接戰部署”。
然而,“陸射劍二”是上世紀90年代技術的產物,最大射程僅15公里,且抗干擾能力極差。面對解放軍的殲-20隱身戰機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這種防空系統幾乎毫無作用。
更諷刺的是,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聯合利劍”演習中,遠程火箭彈對移動靶標的命中率已達98%,而臺島70%的電力系統集中在西部沿岸。
正如大陸軍事博主調侃:“感謝臺軍標注打擊坐標,下次無人機巡飛彈優先照顧變電站。”戰時首波電磁脈沖攻擊就足以讓全島陷入黑暗。臺軍的防空系統,恐怕連開機都成問題。
其二,地鐵機動?現代戰爭不是電子游戲。
臺軍退役少將于北辰早年“紅燈阻敵論”已被當作笑談,如今現役部隊竟真把捷運當救命稻草——這與其說是軍事準備,不如說是給解放軍畫重點。
臺軍幻想通過地鐵系統進行兵力機動和彈藥運輸,卻選擇性忽略了現代戰爭的殘酷現實。解放軍早已在朱日和基地復刻了臺北捷運的立體結構,并測試了無人裝備集群作戰。
珠海航展亮相的“烈犬-3”機器狗可攜帶40公斤炸藥自主識別隧道目標,“蜂群-2000”無人機系統能在斷電環境下持續偵察72小時。這意味著,未來臺軍若真鉆地鐵,等待他們的可能是無聲逼近的機械獵手。
正如大陸軍事專家所言:“現代巷戰早不是步槍對射,而是算法對血肉的降維打擊。”
而在這個過程中,民進黨當局最依賴的外部勢力,更是起不到多大作用。即便民進黨當局不斷渲染“臺美聯防”,但現實是,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對“協防臺灣”的態度極為曖昧。
五角大樓的模擬推演顯示,美軍若要干預臺海,需集結6個航母戰斗群,但去年美軍在西太的常備兵力僅能維持2個編隊。
日本《朝日新聞》披露,自衛隊內部評估“馳援臺灣”的可行性報告被列為最高機密,顯然日本對介入臺海沖突并無信心。
澳大利亞智庫ASPI測算,解放軍火箭軍若實施“癱瘓戰”,可在72小時內摧毀臺島90%的軍事節點。
這些數據讓賴清德當局的“以武拒統”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而非實際可行的戰略。
事實上,面對臺軍的“地下游擊”幻想,解放軍早已從多個維度實現破局:
其一,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無人化作戰:機器狗、“蜂群-2000”無人機等等。
其二,精準打擊能力:解放軍遠程火箭彈命中率高達98%,可精確摧毀臺軍關鍵節點。
其三,民間科技支前:
深圳某科技公司開發的“地鐵三維建模系統”,能通過公開影像還原臺島交通樞紐內部結構。還有大陸軍事博主發起的“找漏洞”活動,三天內標出臺軍演習中暴露的17處電力節點。
事實上,臺軍近年演習屢屢被嘲“表演式作秀”——用礦泉水瓶當消音器、拿紙板箱模擬裝甲車,這次又新增“地鐵扛導彈”的荒誕戲碼。
背后暴露的不僅是戰力短板,更是民進黨為“以武謀獨”強行綁架民眾的險惡用心。正如島內網友所說:“真打起來,這些政客肯定第一個跑路!”
正如國臺辦警告:“臺獨分子每場表演,都在加速統一進程。”“粉身碎骨、自取滅亡”八個字,就是我國防部對于謀獨分子下場的終極揭示。
賴清德當局越賣力軍演,越暴露其戰略貧困。他們幻想用民用設施抵消解放軍火力優勢,卻忘了戰爭從來不是電子游戲——沒有制電磁權的地下通道,不過是鋼鐵墳墓;沒有外援支撐的“刺猬戰術”,終會淪為困獸之斗。
或許正如網友戲言:“等臺軍從地鐵爬出來時,會發現出口站著舉二維碼的解放軍:‘掃碼投降,奶茶管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