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當局一直在想如何“以武拒統”,不只是不計后果,更是達到“病態”程度。根據美媒《戰區》2025年7月14日的報道,2025年的“漢光”演習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而且在演習中,使用了臺北的地鐵進行兵力調動。
居然用上了地鐵調兵和運輸物資
首先,全用地鐵運兵,在軍事上意義不大。地鐵為現代交通工具,并非作為兵力調動的運輸工具來發展,使用地鐵調兵是耗時又耗力。地鐵的運輸線路,其設計完全就是民用性能的人員運輸,不考慮戰時的軍用運輸需求,在戰時進行軍事用途運輸,完全不適合實際的需求,存在路線規劃不適合和物資轉運速度慢等弊端。
臺軍構想,是利用臺北的地鐵系統,這是現成的交通網絡,目前其運營里程達到150公里,設有135個車站。在臺軍構想中,地鐵的優點是位于地下,可以抵御導彈和其他空中攻擊。
扛著火箭炮坐地鐵,想想就別扭
在武統時,將針對全島的主要目標實施連續打擊,臺灣省方面則提出,要大量使用地下設施來幫助減輕“威脅”;還要準備城市戰,偽裝、隱蔽和欺騙等戰術將成為城市戰訓練的重點。如今又研究將地鐵用于作戰。這次演習中,參演人員攜帶“毒刺”防空導彈、機槍、40 毫米榴彈發射器和反裝甲火箭彈進行機動。只不過是在臺灣島內的山島寺站和龍山寺站之間舉行,而且地鐵不對乘客開放。
臺軍這次地鐵運兵也有測試的意圖
在戰時,地鐵的運行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果臺北市面臨攻城戰,那么局勢將非常嚴重,很可能無法保證電力供應,地鐵系統將無法使用。還有,其完全屬于公開的交通系統,車站位置,各種設施的分布等,完全不是機密。想打擊地鐵,很容易找到具體的信息。
地鐵站是公開目標,一旦涉及軍用,很容易轟炸
如果臺軍敢使用地鐵調兵,那么中國人民解放軍鉆地彈就敢炸!如果不使用地鐵,也沒理由對地鐵使用鉆地彈。地鐵并非不可摧毀的目標,相關破壞技術早已成熟,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早有準備,例如:東風-15C彈道導彈,為東風-15彈道導彈家族中的成員之一,2009年首次露面。主要性能并不算出眾,最大射程為700~850公里,采用了慣性+北斗衛星制導體制,圓概率偏差在15米左右。
東風-15C彈道導彈配備了一個大長徑比厚壁鎢合金侵徹戰斗部,戰斗部長約2.5米。推算其鉆地深度為25米,這是針對鋼筋混凝土防護的目標,如果用于打擊地鐵,完全夠用。
打擊地鐵完全夠用
東風-15C彈道導彈并非唯一可以打擊地鐵的手段,只是眾多手段之一,其他手段也一樣可以達到摧毀的目的。
最近還有一個好消息,我們研究成功了氫化鎂炸藥,被稱為“非核氫彈”,可以形成持續溫度1000°C以上的火焰,相當環保,只會產生氧化鎂和水,無核污染問題。如果應用于反艦導彈,可以燒穿航母3層甲板,只因鋁合金熔點600°C;如果應用于鉆地彈,高溫火球滲透地下工事通風系統,摧毀50米深混凝土掩體。如果應用于無人機,只要5公斤級微型炸彈,可以有效地打擊各類目標。
地鐵并非專業軍用設施,其建筑防御標準相當有限,使用一般鉆地彈,再配上氫化鎂炸藥非常適合于摧毀地鐵。
臺軍這次測試,得不償失
臺軍也明白,使用地鐵調兵不解決什么大問題,這次的地鐵調兵演習看似高調,所謂“利用地下設施重新部署部隊和物資”,實則參演的士兵只有100多人,模擬使用地鐵系統快速到達目標區域并與敵人交戰。
只不過,過去在漢光演習中就沒有任何利用地鐵的情況。其實,當臺軍需要考慮使用地鐵調兵時,臺北市也已經處于戰火之中,城市戰要開打,那個時候就已經是大勢已去,臺軍進行最后的頑抗,沒任何意義。
所謂地鐵運兵,就是負隅頑抗的最后手段
在全球規模內,在戰時利用地鐵和相關設施是一個常態,但是并非用于運輸,而是充當防御設施,用于抵御空襲的避難所。利用地鐵運兵,其他國家都沒有想象過的事情。連美國媒體都認為,只要將目標對準地鐵系統,對封閉隧道和車站入口的打擊,可能會帶來不錯的效果。
現在臺軍的所作所為,只是在渲染所謂的“威脅”,只想“以武拒統”,搞表面文章。兩岸的軍事力量對比早已發生巨大的變化,臺軍的抵抗不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臺軍還想著偽裝打巷戰?
臺灣省當局知道自己的抵抗只是困獸猶斗,根本不可能影響大局。可是在美國的慫恿之下,依然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么最終的結果只能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