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河穿過麻栗坡縣縣城,經天保口岸流向越南。圖為河畔的天??诎?。 天保鎮政府供圖
本報記者(右一)采訪越南姑娘儂加蓮(左二)和猛硐瑤族鄉少數民族群眾。 胡忠勇攝
苗族藝人在花山節上跳蘆笙。 康根友攝
麻栗坡縣董干鎮舉辦的國門花山節。 王正委攝
中越邊民在董干鎮馬崩村逛邊境集市。 本報記者 張 馳攝
圖片來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審圖號為云S(2023)46號
麻栗坡縣縣城俯瞰。 吳元春攝
農歷五月初五,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中越邊境天??诎杜裕麛傊骱蠘s剛完成一單生意,旁邊的“越南美食街”女店主劉俊將兩盤牛角粽擺上餐桌:“涼了,快來嘗嘗!”“端午幸福安康!”胡氏榮說著,也拿出自己包的長條形粽子分享。這親切自然的場景,讓人想不到胡氏榮來自越南,劉俊則是文山州人。
文山最有名的,是作為中藥材三七原產地和主產區,全球90%的三七原料和產品出自這里。這種號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的珍貴藥材,李時珍稱之為“金不換”。在文山毗鄰邊境地區,還有一種“金不換”。這就是中越邊民同飲一江水、同趕一條街、同過一個節,在日常煙火氣中,沉淀出密切交往、民心相通的深厚情誼。
同飲一江水——
“船頭”暢通了商路
山巒聳峙,山路蜿蜒。從海拔1000多米的文山州麻栗坡縣縣城出發,多次穿越彌漫的濃霧,繞過數道彎路,才能到達海拔107米、位于麻栗坡縣天保鎮的天??诎?。兩地落差近900米。
當地人習慣稱天保口岸為“船頭”。“船頭,說的是從越南溯河而上,到天??诎渡嫌螘r,遇到怪石險灘,船無法前行,到這里商旅就會下船,即‘船到頭了’。”天保鎮政府工作人員郎貴棉帶記者來到一座橋上,只見口岸上游盤龍河河道狹窄,向下游流入越南后改稱廬江,水流平緩,便于航行。
“獨特的地理環境,成就了兩地人民密切交往的歷史。”文山學院華袁媛教授說,文山是交趾古道通往越南的必經之地。宋、元、明、清時期,中越兩國商賈用竹筏、木船載貨物從船頭順水而下,馬幫和行商往來不絕。清嘉慶年間,來自粵、湘、川、黔的客商匯聚在船頭附近,形成較早的商貿街市。1897年,清政府在船頭設立“對汛”,作為管理貨物、人員跨境往來的機構,船頭也成為中越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時光悠悠,行商的船換成了一輛輛廂式貨車,但商貨聚集的熱鬧場面并未改變。劉俊的“越南美食街”離口岸只有50米左右,越南手繪斗笠帽、會安燈籠等將店鋪裝扮得頗具異域風情,更具越南風味的是店內售賣的越南卷粉。
雪白的卷粉經滾水一燙,放入新鮮燉煮的骨湯,加肉醬、雞絲、蔥花、香菜等作料,拿起對半切開的小青檸,將汁水擠入湯中,挑一筷入口,鮮香滑爽,引得食客不住稱贊?!熬矸凼菑脑侥线M口的,配方也是從越南學來的。”劉俊笑著說。
1993年2月,國務院批準天保口岸為國家級一類開放口岸。如今,天??诎陡浇纬晒潭ǖ闹性睫r特產品交易市場,進口水果、鐵木菜板、橡膠拖鞋、小吃零食等隨處可見。今年以來,天保口岸進出口貨值達21.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
商路暢通、交流頻密,帶動生活習俗融合。曾在越南經商10多年的劉俊認識許多越南朋友,“越南朋友過來都點名要吃中國的牛肉火鍋,他們原來不吃辣,現在經常帶辣條和重慶火鍋底料回家?!?/p>
胡氏榮2014年起在邊境經商,后來成了中國媳婦,在天保鎮安了家。她記得自己第一次吃本地口味的米線,還因為太辣而嘴唇發麻,“現在酸辣都愛吃,空閑時就到麻栗坡縣城喝奶茶、看電影?!焙蠘s說,來往多了,與當地人的共同愛好就會越來越多。
同趕一條街——
“街天”親近了邊民
距離麻栗坡縣城100多公里的馬崩村,村民陶永金的布料批發店擠滿了顧客:“‘街天’人多,忙也高興!”
麻栗坡縣許多邊境村寨保留著每六天趕一次集的傳統,趕集日又被稱為“街天”“轉轉街”。馬崩村位于距離縣城最遠的鄉鎮董干鎮,又是距離鎮上最遠的邊境村。山高路遠,村民想去鎮上,要開車近40分鐘;到縣城去,要花費三四個小時。因此,趕集日成了村民最隆重、熱鬧的日子。
端午節的“街天”,記者還沒進馬崩村,已經看到許多前來趕街的村民。苗族婦女裹著頭帕、身著嶄新圍腰,背著竹篾背簍,有的手上還牽著娃娃。從村頭開始,一條貫穿馬崩村的水泥路,成了趕街的場所。路旁擺滿了攤鋪,蔬果新鮮,衣裙漂亮,剛出鍋的越南卷粉熱氣騰騰,炸至金黃酥脆的春卷搭配蘸料,咬上一口“嘎吱”作響。
馬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遠方指著一個攤鋪說:“攤主是我們對面的越南村子的,是從邊民通道過來的。”馬崩村與越南河江省同文縣普棒鎮接壤。近年來,中越雙方邊民往來密切,越南邊民經常經邊民通道來趕集。邊民通道促進了邊境地區人員流動與經濟發展,讓熱鬧的集市吸引來不少外地客商。村里120個攤位、66間門面,過半數已經租出去。
陶永金的客戶超過一半是越南人,村里像他家一樣的布料批發店有七八家,每家生意都很不錯?!霸侥蠇D女喜歡用我們印暗紋的鮮亮料子做圍腰,我們的苗族婦女也喜歡越南時興的穿法,用點綴亮片的布料做上衣?!碧沼澜鹫f。
在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越南姑娘儂加蓮借著制衣、賣衣漸漸學會了說中文,交到了不少中國朋友。儂加蓮2015年嫁到猛硐瑤族鄉猛硐村。一次,她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展示自己制作的成衣時,有同鄉婦女前來詢問:“能不能教教我們怎么縫?”儂加蓮一口答應下來。就這樣,她帶著6個“徒弟”一起設計花樣,裁剪布料,制作成衣。有人要給儂加蓮學費,她拒絕了:“我們是朋友,能幫助大家,我覺得很開心?!?/p>
同過一個節——
“花山”加深了友誼
節日的午后,空調的涼氣吹散暑熱。看到大巴從門口經過,劉俊說:“這是接越南游客到文山去玩的,今天大巴還算少呢?!彼秊橛浾邲]趕上最熱鬧的時候而惋惜。
劉俊說的熱鬧,在每年春節后。在文山,苗族傳統節日花山節與春節相連。越南與中國同樣重視春節,兩個節日同慶,麻栗坡熱鬧非凡。2025年春節期間,從大年初二開始,為期8天的“天保國門花山節”隆重舉辦,累計接待游客約5萬人,吸引入境越南游客3200余人。
花山節在苗語中意為“歡聚、團結、山上的聚會”,也稱踩花山或踩山。今年大年初二,花桿高豎,彩旗飄揚。遠近各村寨男女穿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涌向花山場,慶?!疤毂T花山節”開幕。“好多年沒有這么隆重地過花山節啦!”天保鎮分水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鄧朝全回憶起當時場景,仍很激動,“一點不夸張,真是人擠人,停車場全滿了。每天節目都不一樣,非常精彩!”
祭花桿后,節目開演。蘆笙曲調悠揚,跳舞的蘆笙手在舞臺上紛紛拿出看家本領。突然間,音樂切換,熱情的苗族姑娘身穿最隆重的民族服飾,開始精彩的走秀。鄧朝全看得津津有味,隨后上臺獻唱一首中文歌曲。“所有的演員都是文山本地人,越南游客也一起喝彩,晚上我們圍著篝火跳舞,非常開心。”鄧朝全說,打歌、跳舞、趕街天、品美食,大家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劉俊看準商機,今年春節前就準備了許多中越兩國貨品。“有一天最多賣了14萬元人民幣!”劉俊說,友好交往也是生意興隆的密碼。
從國門花山節到國門“村晚”,從中越民歌會、邊關跨境騎行到中越青年友好交流活動,2024年文山州舉辦民間外交活動30余場次。2025年“國際茶日”,一款使用麻栗坡和越南兩地古樹茶制作的中越友誼茶更是跨越山海,走進聯合國總部。
“中越兩國是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社會主義友好鄰邦。只有多見面、多溝通,才能促進互相學習,增進互相了解,共創美好未來。”文山州外辦副主任張昆丹說。文山是“中國三七之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了三七又名“金不換”的含義:“金不換,貴重之稱也”。中越兩國人民心心相通的深厚情誼,才是更為珍貴的“金不換”。
鏈接·云南文山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南鄰越南,邊境線長438千米,擁有天保、都龍、田蓬3個國家級口岸,是中越兩國交流合作以及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門戶。
長期以來,文山做好“沿邊開放”大文章,率先建立民間外交專項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與越南締結7對國際友好城市、35對友好鄉鎮、7對友好村寨,通過打造“文山·睦鄰”民間外交品牌,舉辦“文山·睦鄰”2025年中越人文交流暨邊民大聯歡、“文山·睦鄰”中國文山·越南河江人才合作交流研討會、“中越睦鄰友好”中醫藥培訓班、中越跨境騎行、國門花山節、中越邊交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推動中越合作、深化文明互鑒、厚植友好情誼。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6日 17 版)
本報記者 朱思雄 張 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