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一品一播”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商營銷模式,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它聚焦于一個地方的特色產品,通過一場場直播將產品優勢充分展現給消費者。在河北省館陶縣,一部手機、一盞補光燈,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網絡主播門以“流量”帶動“銷量”,實現黑小麥、艾草、晚秋黃梨等特色系列產品“出圈、出彩”。
一品一播館陶縣直播基地。郭江鵬攝
直播基地——產業集聚的“數字工廠”
走進一品一播館陶縣直播基地,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戰場。每天上午,十余個直播間同時開播。基地內設有專業直播間、產品展示區、AI直播區、情景直播區、電商直播課堂、培訓室等功能區,主播們手持館陶特色產品,在寬敞明亮的直播間或激情澎湃地推銷產品,或耐心細致地解答觀眾疑問。基地負責人孟慶忠介紹:“目前,直播基地選品110個,包含農產品45個、工業品61個、文創及其他產品4個,已上總公司貨盤14個,工業化設計有7款,主播可以根據自己的直播風格進行帶貨。”
一品一播館陶縣直播基地的產品展示區。郝立翠攝
在一間以銷售本地特色黑小麥系列產品為主的直播間里,主播正手持黑小麥麥片,對著鏡頭進行展示。聞著那濃濃的麥香味,主播說:“家人們,你們看,這款黑小麥麥片,它以黑小麥為主要原料,保留了黑小麥原有的營養成分和天然口感,高纖營養,飽腹代餐,低脂肪、低升糖,可以作為早餐食品,通常與牛奶或酸奶混合食用,也可以加入到烘焙食品或者粥中,增加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口感,這是咱們館陶的特色產品啊。”在她的面前,擺放著各種包裝精美的黑小麥產品,燈光打在上面,顯得格外誘人。工作人員在一旁忙碌地操作著設備,同時密切關注著后臺的數據和觀眾的留言。
為保障“一品一播”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個直播基地由館陶縣一品一播貿易有限公司所屬運營團隊負責日常運營。硬件方面,基地配備了專業的直播設備,包括高清攝像頭、專業麥克風、燈光系統等,確保直播畫面清晰、聲音清晰、光線適宜。軟件方面,公司主動與本土主播、企業主播及濟南駿辰朵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播合作,依托快手、抖音兩大平臺,根據不同產品的特點和目標受眾,制定個性化的直播方案,為館陶特色產品打開線上新通道。同時,還建立了完善的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前置倉、物流倉,將基地打造成集中通云倉、冷鏈倉、快遞共配中心、農墾物流倉及直播基地為一體的館陶縣“一品一播”電商物流綜合基地,實現產品的快速發貨和配送。
此外,直播基地還定期舉辦主播培訓課程,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和資深主播分享經驗和技巧。培訓內容涵蓋直播技巧、產品知識、客戶服務等多個方面,采用“理論教學+實戰演練”的教學模式,指導學員全流程操作技能,通過“理論充電”與“實戰打磨”雙向賦能,幫助主播提升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今年以來,共開展培訓128場次,培訓3412人次。
通過這些措施,主播在直播技能與實戰能力上提升顯著,根據企業需求,搭建直播人才交流平臺,帶動主播與黑小麥、艾草、黃梨、化妝品等產業龍頭企業對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鄉鎮直播間——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在柴堡鎮“一品一播”直播間,這里雖沒有豪華的裝修,但卻充滿了濃郁的鄉村氣息。直播間墻壁上的成語宣傳展示,為消費者提供了文化場景,滿屋的特色產品,通過“云貨架”走向全國。
館陶縣柴堡鎮“一品一播”直播間工作人員正在直播。郭江鵬攝
7月8日,主播許美娜手中拿著黃秋葵干,滿懷激情地對著鏡頭介紹著柴堡鎮的特色產品:“家人們,你們看這黃秋葵干,是將新鮮秋葵經特殊工藝制成即食零食,袋裝設計衛生便攜,每根都酥脆可口,還原秋葵天然風味。”她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根黃秋葵干,用力咬了一口,聲音清脆好聽,“你們看,是整根的黃秋葵,酥酥脆脆,光聽聲音就愛上了!”
鄉鎮“一品一播”直播間是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產品銷售的重要舉措。該縣各鄉鎮根據自身特色,搭建具有產業特色的直播間,由鎮村干部組成的直播團隊,與當地的農業合作社和農戶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鏈,每天通過直播,推介當地特色產品,帶動銷售。同時,制作展示特色產品的種植過程、鄉村的自然風光的短視頻,吸引粉絲關注,通過這種方式,不僅促進了特色產品的銷售,還帶動了農村物流、旅游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該縣鄉鎮干部積極參與到產品拍攝、直播推廣的前線,借助網絡這一工具,將自己鄉鎮的地方文化、歷史傳承以及特色產品介紹給更廣泛的受眾。
為了推動直播電商的發展,該縣邀請資深的電商講師走進鄉鎮,給予當地直播團隊和主播專業的指導。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鄉鎮直播的直播品質,還增強了參與者的自信,幫助他們更好地與消費者互動。目前,該縣通過培訓引導,已經培養102名鄉鎮主播,搭上了電商直播的快車。
企業直播間——銷路拓寬的“加速器”
“家人們,這是我們家的一款五年六道的雷火灸,灸起來更溫和、更透。”
“腸胃不好的,脾胃不好的,都可以選擇我們這款三伏貼。”
館陶縣一艾產品企業生產車間內,主播正在直播。郭江鵬攝
7月8日,在河北萱園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播劉成華正熟練地為粉絲推介艾產品,面對手機鏡頭她一邊展示產品,講解使用方法,一邊在另一部手機進行上鏈接、答疑等。旁邊的貨架上,還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艾制品、艾灸器具。
劉成華從事艾產品銷售七八年了,除了走傳統批發渠道外,她主要通過快手直播間進行銷售,這些年下來,劉成華感覺直播間還是艾產品銷售的一個優質渠道。
“直播可以面對面為粉絲聊艾產品的功能,不同灸具、產品的使用方法,比圖片介紹更直接,更有針對性。”劉成華說。
每天劉成華都拿著手機,在生產車間、貨架間穿梭,將產品的生產流程展示給廣大粉絲。生產車間工人生產緊張而有序,貨架上,上百種的艾產品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熱捧。
另外,該縣不少企業也借助直播,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看到直播機會的還有河北百川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的韓易冰,她曾是該公司的銷售主管,現如今升為人事部經理,接觸直播后,她非常看好直播的銷售方式。
“以前想花錢出去學,現在縣里免費為我們進行培訓,真是‘及時雨’。”韓易冰激動地說,通過學習,現在她的抖音號漲粉多了,點贊量多了,還多了不少新客戶。
還有河北舒邦衛生用品有限公司,通過電商,將紙尿褲等衛生用品賣到了全國各地。
工作人員在打包直播間下單的產品。郭江鵬攝
近年來,伴隨直播電商的興起,相較于傳統“貨架電商”,直播電商平臺成為不少企業拓展增量市場的重要舞臺。企業直播間是一種創新的營銷做法,在直播過程中,主播詳細介紹企業的發展歷程、品牌文化和工匠們的技藝傳承,讓粉絲了解產品背后的故事,增強品牌的認同感和美譽度,從而拓寬銷路。
接下來,館陶縣將繼續深化與專業機構的長期合作,進一步完善扶持激勵政策,加大資金配套力度,確保“一品一播”盡快進入良性循環。壯大直播隊伍,本著“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理念,研究制定柔性招引主播政策,吸引更多大主播、知名主播來館,深入挖掘黑小麥、黃瓜、雜糧等本地特色農產品及工業品,力爭本縣產品占比提升至60%以上,讓更多本土好物“被看見”。(郝立翠、王華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