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時報援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正施壓日本、澳大利亞明確一旦臺海沖突后,會成為什么角色,試圖將其綁定為“馬前卒”。這事要從特朗普最近的連環動作說起。美國對日本的“關稅豁免期”剛到期,特朗普就宣布對日本產品加征關稅——這已是半年內第二次對日本動手。日媒算過賬,美國這一加稅,直接讓日本電子、汽車等行業損失慘重。可特朗普不管這些,轉頭又把算盤打到了臺海問題上。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據《金融時報》披露,五角大樓近幾個月一直在逼日本、澳大利亞“表忠心”:要是臺海真擦槍走火,你們準備扮演啥角色?這和之前單純加稅不同,這次是直接把盟友往火坑里推。要知道,美國自己對臺海問題一直裝“糊涂”,嘴上說“戰略模糊”,實際卻讓日澳沖在前面扛反制壓力。
但日澳這次沒接招。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直接回懟,說澳方拒絕任何“假設性沖突”請求,還說“參不參與全看當時民選政府決定”——言下之意,就算以后政府換人了,也不認今天的承諾。日本更干脆,外相巖屋毅在吉隆坡和中國外長見面時明確表示,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堅持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半步都沒退過。首相石破茂之前也說過,日本可能誤判了美國的“底線”,現在學乖了。
為啥日澳突然硬氣了?說白了,是被美國坑怕了。就拿關稅來說,特朗普4月說要加24%,7月漲到25%,日本企業算過,這多出來的1%關稅,一年能讓豐田、本田等車企多掏幾十億美元成本。更氣人的是,美國對自家盟友向來“雙標”——當年和日本簽自貿協定,美國商品進日本只交0.1%關稅,現在反過來收日本10%基準稅。澳大利亞也被坑過,對澳商品關稅說漲就漲,承諾的“市場開放”卻一直沒影。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現在日澳算看明白了:跟著美國“遏華”沒好處,還得自己掏腰包填窟窿。就說澳大利亞,最近跟著美國在亞太搞軍演,軍費漲了不少,可國內民生支出卻縮了水,老百姓怨聲載道。日本更現實,首相石破茂剛說完“不誤判美國”,轉頭就派代表團來中國談經貿,畢竟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
美國這招“逼盟友站隊”,說到底是把自己當“世界警察”的老毛病又犯了。可現在的盟友早不是當年的“小跟班”了。二戰后美國用馬歇爾計劃拉攏歐洲,現在歐洲國家寧可自己湊錢援烏,也不愿再當美國的“提線木偶”;中東國家看著美國頁巖油產量飆升,轉頭就和中國簽能源大單;亞太國家更實在,中日韓自貿區談了這么多年,美國越施壓,三國越想趕緊談成——畢竟誰都不想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里。
就連美國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日本媒體最近爆料,參與過日美關稅談判的官員說,中美現在談得比預想快,要是美國把中國當優先談判對象,日本可能連“入座”的機會都沒了。這話不假,中國去年和東盟貿易額超1萬億美元,和歐盟也快9000億歐元,亞太國家誰不想搭中國經濟快車?美國越逼盟友“遏華”,盟友越想找平衡。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說到底,美國這套“盟友工具化”的玩法,早該改改了。臺海問題是中國內政,容不得任何外部干涉,更不是美國用來“綁架”盟友的籌碼。日澳這次敢說“不”,不是突然轉性,是被美國坑得太狠后的清醒選擇。未來要是美國還這么霸道,怕是會有更多國家學日澳——畢竟誰都不想當“炮灰”,更不想為別人的野心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