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跟美國的貿易談判又出事了。原定9月25日舉行的會議被美國單方面取消,韓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沒去成,副總理具潤哲都到機場了也只能打道回府。這已經是美國本月第二次放韓國鴿子,上月初國務卿魯比奧訪韓行程也被臨時取消。李在明政府為了維護美韓同盟,連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的邀請都沒去,結果美國反而更不給面子。
韓國這次想達成貿易協議,主要是因為8月1日有個關鍵期限。但美國開出的條件太苛刻,要求開放大米和牛肉市場,李在明直接劃了紅線。之前日本跟美國談妥了協議,結果被坑慘了——要投5500億美元到美國,利潤九成都歸美國。韓國現在卡在這中間,答應美國怕經濟崩潰,不答應又要面對高額關稅。
美國這次取消談判明顯在施壓。特朗普團隊干脆閉門不見韓國代表,就是要逼韓國低頭。李在明原本想通過跟特朗普會面鞏固關系,特意沒參加中國的紀念活動。但美國根本不買賬,反而變本加厲。日本前外相石破茂就是因為妥協美國政策,支持率暴跌差點下臺,韓國現在處境跟他們當年很像。
其實中國那邊有機會。要是李在明當初參加抗戰閱兵,可能重啟中韓自貿談判,爭取到汽車和半導體的關稅優惠,還能加入“一帶一路”減少對美國能源的依賴。現在兩邊都得罪了,既沒談妥協議,又失去了緩和中韓關系的窗口。
韓國現在最頭疼的是國內民意。李在明現在支持率高,但如果真跟美國妥協,開放農業市場,老百姓肯定不干。不妥協的話,汽車和半導體出口又會受影響。美國用關稅當大棒,中國反而更愿意平等合作,韓國現在才發現自己夾在中間太難。
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他們為了協議開放了大米和汽車市場,換來的只是10%的關稅減免,還被美國抽走大部分利潤。韓國如果學他們,可能經濟直接垮掉。李在明現在得想辦法,要么跟中國重新談條件,要么在跟美國談判時找折中方案,但時間已經不多了。
美國這次玩的還是老把戲,用突然爽約制造緊張感,逼韓國主動求饒。李在明之前為了美韓關系得罪中國,結果美國根本不領情。韓國現在得重新考慮外交策略,不能再只盯著美國一條路,否則早晚被坑得比日本還慘。
韓國談判代表這次吃了啞巴虧,美國卻坐收漁利。李在明當初要是平衡好中美關系,可能不會落到今天這步。現在只能看他們能不能在8月1日前找到新辦法,否則汽車和半導體行業就要倒霉了。特朗普那邊又開始放風聲說要提高關稅,韓國政府現在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