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峻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更加證明中國經濟的韌性。松下將繼續深耕中國,為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作出貢獻。"15日,在中國官方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5.3%后,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對《國際銳評》表達了看法。與此同時,國際輿論紛紛用"超預期增長""進出口創歷史新高"等評價中國經濟表現。
放在全球經濟坐標系下,這個"5.3%"含金量很高。縱向看,去年上半年以及全年中國GDP增長都是5%,這次的數據顯然穩中有升;橫向看,這一增長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居前,延續了回升向好態勢。路透社等外媒指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戰重創國際經貿秩序等壓力下,中國經濟上半年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近期,多個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外資紛紛加倉A股,都凸顯了各方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除經濟增長數據外,就業、物價、國際收支也是觀察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指標。今年以來,中國失業率基本平穩,物價低位運行;CPI在6月份由負轉正,增長0.1%;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維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這些都印證了中國經濟"穩"的主基調沒有變,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新"動能不斷累積,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大量創新成果和產業融合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吉利國際公司對《國際銳評》談到,基于全域AI智能化布局,上半年吉利汽車全球銷量同比增長47%。
難能可貴的是,面對關稅戰等外部壓力,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仍創歷史同期新高,顯示出強大的韌性。一方面,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對美貿易雖有所下滑,但對東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歐盟、日韓等進出口都實現增長。另外,外貿"含金量"也越來越高。從進口看,電子元件等關鍵零部件進口增速較快增長;從出口看,上半年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5%,占出口總值60%。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外企成為中國外貿的重要參與者。上半年,中國外企進出口同比增長2.4%,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比如松下公司積極將在中國本土研發的家電產品銷往海外,對東南亞出口在2024財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今年仍延續這一態勢。德國工業閥門和泵制造商——凱士比北亞區域執行總裁賀鈞指出,上半年凱士比上海出口訂單刷新紀錄,同比增長35.4%。
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亮眼答卷,這樣的成績從何而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孝松對《國際銳評》指出,良好的產業基礎、廣闊市場、巨大潛力以及創新驅動戰略,都推動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隨著近期中美完成日內瓦經貿會談以及在倫敦簽署合作框架,也有利于中美經貿關系改善以及世界經濟發展。此外,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擴內需、促生產、暢循環、穩外資政策,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是增長的主動力。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對世界同樣是個利好。就在中國經濟半年報發布的當天,美國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表示,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充滿活力且極具創新性,還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的聚集地,美國企業扎根中國市場至關重要。法國達索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與《國際銳評》交流說,公司扎根中國20年業務增長超過22倍,并在中國多地成立工廠及創新中心,中國市場獨特的創新氛圍和廣闊前景為公司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開放的中國,正在創造新的機遇。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將在北京舉辦。650多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占比超過65%;境外參展商占比達35%,其中歐美參展商占境外參展商總數50%,美國參展商數量比上屆增長15%……一系列亮眼數據說明:脫鉤斷鏈不可能、開放合作是主流。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表現出的韌性以及不斷擴大開放的決心,讓世界足以相信:未來,這里依然是推進世界經濟的"穩定源"、共享發展機遇的"引力場"。
(國際銳評評論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