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聯手,最佳時機已到嗎?中美外長會晤后,雙方的聲明定調罕見的高度一致!
據環球網消息,近日中美外長在吉隆坡的一場閉門會談,讓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中美關系。在這場不到一小時的會面中,雙方竟然驚人地達成了一致意見,還在會后的共同聲明中寫下了同樣的評價。
要知道,之前的大多數中美高層會談,雙方在會后的聲明里,要么就是互相糾錯,要么就是“各自強調、存在分歧”這樣的措辭。
但時至今日,在這兩個長期博弈的大國的外交語境里,會出現“積極、務實、建設性”這三個詞的評價,從針鋒相對到坐下來談,也讓外界有聲音猜測,這是雙方最佳的聯手時機到了嗎?
其實,在這次的會談中,有三個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是閉門會談前清場的速度,記者們剛拍完合影就被請了出去,說明談的都是實打實的事,不是做給外界看的表演。
其次是雙方都沒有提貿易戰和軍演,這種刻意的回避,反而比激烈爭論更有深意。
最后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說“合作能建立互信”時,沒提“美國優先”,這在特朗普團隊的表態里,算是難得的克制。
而在這次的會談中,我國外長王毅則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客觀理性看待中國”;二是要“和平共處制定政策”;三是“平等尊重打交道”。
看似簡單的三句話,實際上卻是對美方近些年來對華政策的直接批評,這些年美國政客總愛用冷戰思維給中國貼標簽,還在區域拉小圈子對中國進行圍堵,而談判的時候也不愿放棄霸權思維,動不動就把不平等條款拍在桌上。
如今,盡管美國的魯比奧也在不斷地強調“合作”的重要,釋放合作的信號,但是,別以為共識達成就是蜜月的開始。
有人說現在是中美聯手的最佳時機,只能說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對的部分在于,俄烏沖突拖垮了歐洲經濟,中東停火協議就是一張薄紙,連非洲的糧食危機都得靠中美俄一起出力才能緩解。這些事單靠一個國家,確實玩不轉。只不過,“最佳時機”的說法,顯然是高估了美方的誠意。特朗普團隊的算盤打得精,讓中國幫著穩住俄烏局勢,自己好騰出手對付國內經濟;在亞太搞“合作”,其實是想讓中國默認他們的軍事存在。這種帶著算計的合作,就像是在沙灘上建城堡,看著光鮮,浪一來就露餡了。所以,我們必須要保持清醒和警惕。
其實此前特朗普就曾強調過“中美聯手能解決世界大多問題”,這句話雖然不假,但是前提是美國得拿出最起碼的誠意,沒有政治互信,合作又要從何開始呢?因此,吉隆坡的這場會談,更像個逗號而非句號。當魯比奧的“合作”遇上王毅的“平等”,中美關系的下一步怎么走,還得看美國的具體動作,以避免落入美國的“合作陷阱”。
說到底,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吉隆坡會談釋放的信號再積極,也改變不了中美存在分歧的事實。但至少,雙方愿意坐下來談“合作”,總比互相叫板要強。畢竟,這個世界需要兩個大國找到共存的方式。
未來中美關系能否真正緩和,取決于美國能否摒棄霸權思維,以實際行動展現合作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