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六歲男童在商場內亂扔商品、推倒貨架,引發一片狼藉。民警迅速到場,果斷將孩子控制于墻邊。這一幕引發網絡熱議:有人心疼孩子年幼,指責警察“下手太重”;更多人則痛斥“熊孩子”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子不教父之過”,監護人必須為造成的損失負責,法律威嚴不容年齡消解。更有激烈聲音呼吁:家長應被拘留,賠償雙倍損失并全國實名通報!
當“他還是孩子”成為護身符,社會已在為巨嬰埋單。 六歲已非懵懂無知,放任其推倒貨架、破壞秩序,實則是家庭責任在公共空間的塌陷。網友疾呼“家長不教,社會來教”,何嘗不是對當前“護短式”養育積弊的憤怒控訴?正是這種無底線的寬容,默默澆筑著未來巨嬰的流水線。
法律不是棉花糖,警察的“壁咚”也非欺凌弱小,而是對規則底線的清晰丈量。若因年齡為破壞行為開綠燈,公共秩序將淪為失序的游樂場。真正的愛護,是讓“子不教父之過”成為緊箍咒——該賠償即賠償,該教育懲戒則不容回避。唯有家庭切實擔責,社會矯正機制及時介入,才能避免“小惡”終成“大患”。商場不是游樂場,公共空間更不該是家庭教育的“免責試驗田”。
點擊小編頭像+【關注】訂閱精彩圖文每日推送,不容錯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