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鄧軍 編輯/趙乾坤】
7月15日,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聯合成果聲明發布。
聲明稱,雙方重申支持人文交流,強調人文交流對深化雙邊關系具有重要作用。歡迎兩國直航航班數量增加,帶動更多人員互訪。雙方同意加強文化、體育、教育、創新、學術、航空、衛生、旅游等領域交流,包括重啟中澳旅游對話。澳方繼續歡迎中國學生,肯定其對澳社會所作貢獻。雙方歡迎更多澳青少年通過國際青少年交流項目和計劃等赴華交流訪學。兩國領導人歡迎雙方國家博物館互辦重要文化展覽。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與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關于旅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十年來,中澳高水平自貿協定持續推動雙邊經貿合作深化。中國連續16年穩居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地位。同時,中國長期是澳大利亞最大國際留學生來源國和最大海外游客來源國。
多位專家、學者向觀察者網表示,“旅游外交”在修復國際關系具有獨特價值。一方面,相較于傳統經貿合作,它可以更高效地重建兩國社會互信;另一方面,旅游并非孤立領域,人文交流、旅游合作可以反向撬動教育、移民等領域的政策松動,且 “民間大使”功能可轉化為國際政策制定的長期影響力。盡管中澳合作有望為澳大利亞旅游業帶來強勁動力,但該行業若想贏得更多中國游客青睞,仍需釋放更明確、更友好的信號。
旅游合作成關鍵詞,這是“前瞻性戰略布局”
7月12日至18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對中國展開正式訪問。這是阿爾巴尼斯就任澳大利亞總理后第二次訪華,澳大利亞媒體普遍認為,貿易、旅游、教育及體育合作成為了此訪華的重點議題。
據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總理辦公室官方網站信息,阿爾巴尼斯強調了旅游業對經濟的支柱作用,擴大與中國的旅游關系將為澳大利亞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并促進澳大利亞企業的發展。
悉尼歌劇院和環形碼頭的歌劇院酒吧 視覺中國
澳大利亞網站The Mandarin報道稱,阿爾巴尼斯表示,此次訪華聚焦深化兩國在氣候變化、鋼鐵脫碳及旅游等領域的經貿紐帶,探索雙邊經濟關系升級路徑。阿爾巴尼斯強調,中國中產階層擴容將為澳大利亞帶來重大機遇,中國游客增速領跑國際市場,正是澳大利亞加大旅游投資的核心動因。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報道提及,在訪問中國上海期間,阿爾巴尼斯表示,“我們在江(黃浦江)對岸看到的這些發展,象征著中國近幾十年來的非凡成就。”
另據官方公布的消息,訪華期間,阿爾巴尼斯見證了澳大利亞旅游局與攜程集團簽署2025—2028年戰略合作備忘錄(MOU)。該協議致力于將澳大利亞打造為中國及亞洲主要客源地的長線旅游首選,通過提升游客體驗、發展生態旅游等措施推動入境游可持續增長。阿爾巴尼斯在致辭時表示,中國游客在澳大利亞旅游消費支出高于其他國際客源市場。
攜程向觀察者網提供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澳大利亞旅游局深耕中國市場,順應年輕化、自由行、定制游等出行趨勢,打造特色旅游產品。本次合作將融合澳大利亞旅游局品牌資源與攜程數字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營銷協同、數據共享及供應鏈優化推動產業升級。雙方計劃推出多元化旅游產品及精準營銷策略,全方位呈現澳獨特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文化藝術及美食美酒體驗,為中國游客打造更高品質的出行體驗。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對觀察者網表示,中澳兩國交往貴在“民相親”,而“民相親”重在常來往。因此,旅游不僅是文明交流互鑒、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的最有效載體,也是修復和鞏固兩國關系的重要民意基礎。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亞總理此次訪華行程專門設置旅游合作議題,有助于促進兩國旅游業交流與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教授向觀察者網解讀稱,旅游業作為中澳合作關鍵領域,是中澳間超越經濟合作、增強民間互信的“壓艙石”。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特別強調旅游合作,反映出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游客市場高度重視的前瞻性戰略布局,并釋放出澳大利亞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滿信心的強烈信號。
中國游客潮再起,澳大利亞旅游業的“春天”來了?
澳大利亞旅游局的官方資料顯示,該國旅游資源稟賦突出:從烏魯魯巨巖的壯闊到大堡礁的珊瑚秘境,各地景觀獨具魅力;由海岸碧水白沙延伸至內陸紅土荒漠,各州領地風貌迥異。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萊德、珀斯、黃金海岸、達爾文及大堡礁、艾爾斯巖(烏魯魯)等均為標志性旅游目的地。
澳大利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旅游業在疫情爆發前是該國支柱產業:2018/19財年貢獻超600億澳元(約合2804.76億元人民幣)產值,占GDP比重達3.1%;全國約5%勞動力從事該行業。2019年近150萬人次中國游客訪澳,消費額達130億澳元(約合607.7億元人民幣),占國際游客總消費三成以上,創歷史峰值。
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是中國傳統的遠程旅游目的地,隨著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的穩步復蘇和發展,澳大利亞正成為吸引眾多中國游客出訪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穩居2024年中國游客南半球旅游目的地榜首。
《澳大利亞人報》援引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稱,2025年1月中國游客入境量突破11.4萬人次,在客源國排名中“重登榜首”。《先驅太陽報》報道稱,澳大利亞旅游局局長暨行政總裁韓斐勵(Phillipa Harrison)認為,當月中國市場強勁復蘇表明游客規模正加速接近2019年水平。
珀斯國王街咖啡館 視覺中國
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中國游客在澳消費92億澳元(約合430.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28%,約占澳短期國際游客總支出的25%。同期,中國赴澳游客量增長26%,達86萬人次,增速領跑各客源市場。2024年澳前五大國際游客來源國依次為新西蘭、中國、美國、英國及印度。其中中國游客消費占比達25%,位居首位,顯著高于英國(6.7%)和新西蘭(6.3%)。
此外,組團開拓市場,舉辦同業培訓,創新推廣宣傳……2025年以來,借著中國對澳入境免簽的“春風”,澳大利亞旅游業界紛紛組團走進中國,了解市場變化,對接中國旅業同行,加速澳大利亞旅游業發展步伐。其中,在“瞰見更美世界暨中澳航線40周年”推介會上,澳大利亞旅游局中國區總經理韓彬(Nick Henderson)向觀察者網透露:希望通過與中國航司的深度合作,“以中國游客為中心”共同開發更多元化的旅行產品,以迎接“新的旅游黃金時代”。而在2025昆士蘭旅業大中華區洽談會上,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游及活動推廣局大中華區局長沈俐向觀察者網表示,中國市場的超速反彈,正在改寫世界旅游業的底層邏輯,昆士蘭正致力于升級中國“本土化”推廣策略,瞄準中國高凈值人群與年輕Z世代的消費需求。
提及澳大利亞旅游局和攜程集團未來的戰略合作,澳大利亞旅游局國際市場及商務會獎旅游部執行總經理馬洛賓表示,期待雙方共建更具深度和吸引力的澳大利亞旅游生態系統。攜程集團CEO孫潔則表示,中澳旅游合作展現出強勁的韌性與發展潛力,未來將持續探索創新模式。
第二個十年,中澳旅游合作強調“相向而行”
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正值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啟第二個10年。
2025年7月7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在《澳金融評論報》評論版發表題為《推動中澳關系穩中有進正當其時》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國長期是澳最大國際留學生來源國和最大海外游客來源國,每年有超過100萬的中國游客赴澳觀光旅游。目前在澳有一百多萬華僑華人,為促進澳經濟社會發展、豐富澳多元文化社會作出重要貢獻,成為中澳民間交往的重要紐帶。兩國現有100多對友好省州、姐妹城市,為增進地方交流和人民友誼發揮重要作用。中方期待同澳方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游客對澳大利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澳兩國旅游合作需要雙方相向而行。
墨爾本grafitti墻 視覺中國
戴斌表示,周邊國家及歐洲等遠程目的地也正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宣傳推廣力度。由此可見,澳大利亞旅游業正面臨較大競爭壓力。為吸引更多中國游客并成為其首選目的地,澳大利亞旅游業需向中國游客釋放更多友好信號,并采取更富誠意、更有效率和更高品質的服務措施。
首先,友好與善意不僅體現在服務游客層面,更關乎國家間友好關系,需要澳方與中國政府、旅游業界及游客相向而行。
其次,中澳間航班恢復率仍低于國際航線平均水平。若希望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澳方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此外,面向中國市場,講好澳大利亞新時代故事至關重要。期待澳大利亞旅游業進一步加強對華市場推廣力度。例如,中旅旅行、春秋旅游、廣之旅、眾信旅游、凱撒旅游等大型旅游企業在遠程出境游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建議澳政府后續重點加強與這些中國傳統旅行商的合作,并加大對中國媒體的宣傳推廣力度。
最后,旅游推廣不能僅依賴單一部門,而需多部門協同推進。建議澳大利亞旅游業加強目的地、民航、外交、移民等部門與中國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
目前,中國已對澳大利亞實施單方面免簽政策,但澳大利亞尚未推出對等便利措施。
對此,陳弘認為,澳大利亞不應僅著眼于吸引更多中國游客,還需為澳大利亞游客赴華旅游提供更多支持與便利。同時,當前澳大利亞的旅游基礎設施未能完全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希望澳大利亞與中國旅游服務業(包括酒店、餐飲、旅行社等)開展更深度合作,出臺更多支持措施,吸引中國企業和資本投資澳大利亞旅游業。
陳弘建議,澳政府還需努力營造良好和安全社會氛圍,避免出現針對國際游客和留學生的歧視等負面言行。此外,發展旅游業不可竭澤而漁,為應對澳大利亞部分地區旅游業過度開發問題,澳方應與中國政府及旅游業界攜手,互通有無,共同促進兩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