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據港媒《南華早報》16日報道,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中國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中美關系緊張之際,大量在美國深造、發展的中國學者和研究人員選擇離開美國回國,對于美國而言是個“重大損失”。
“我也為他們能回到祖國感到高興,畢竟那是他們的根,”周二在一場集體采訪中,黃仁勛回答提問時說,“但當最頂尖的人才來美國接受教育,最終卻決定回國時,這對美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黃仁勛談及自己的經歷時提到,他出生于中國臺灣,幼時隨父母移居美國,一家人來到美國是因為“父母想追尋美國夢”。
“我是一名移民,因為美國,因為我和我的同事,以及我們共同的夢想,我們創建了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司,也讓我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我希望其他人也能享受這一切,”他補充說,“我希望美國繼續成為人們可以追尋美國夢的國家。”
報道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后對中國學生簽證“摩拳擦掌”,同時大幅削減科研資助,再加上其首屆任期發起的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余威未消,這讓更多中國頂尖人才對赴美學習和研究望而卻步。
7月16日,黃仁勛出席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式。視覺中國
據港媒報道,黃仁勛進一步表示,許多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中國研究人員選擇回國,另一重要原因是“中國市場充滿活力”,國內蓬勃的市場機遇對他們極具吸引力。
他說,“每次來到這里,我都能感受到蓬勃的活力與激情,這里為年輕企業家提供了如此多的機會,到處都有如此多的初創公司。”
黃仁勛補充說,全球一半的人工智能(AI)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在中國,這使得中國的AI產業充滿活力。
他表示,中國的半導體和AI產業正飛速發展,深度求索(DeepSeek)、阿里的通義千問(Qwen)、月之暗面的Kimi等中國自主AI模型的崛起,便是有力佐證。
“這些模型非常先進,對推理和處理能力的要求極高。”黃仁勛不忘推銷自家芯片,“H20的Hopper架構非常適配這些模型的應用需求。(在中國),各類服務的需求都極為旺盛。”
“我們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必須全力以赴。”他補充道。
記者會上,黃仁勛還強調,中美在AI研究方面的合作“極為重要”。他說,“由于這項技術如此強大,我們必須確保彼此分享想法,分享如何改進技術,以及如何保障技術的安全。”
黃仁勛特別贊賞,中國以開源方式推動AI技術的發展,“這非常棒。這樣,全球科學界就能仔細審視這項技術,因為它是完全透明的。”
他接著說道,“這是確保技術安全的最佳方式。我認為,國際合作,尤其在關鍵技術領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這是黃仁勛半年來第三次來華。據央視新聞報道,應中國貿促會邀請,黃仁勛于7月16日出席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式,并參加相關活動。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突然政策“急轉彎”,在叫停3個月后,同意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
H20芯片是英偉達在2023年年底,為遵守美國當時的出口管制而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減配版”AI加速器。但今年4月9日,特朗普政府又告知,該公司H20芯片出口到中國需要許可證,此后又于4月14日告知,這些規定將無限期實施。通知提及,這一新規將影響該公司共計約55億美元的季度費用,涉及H20芯片的庫存、采購承諾和相關儲備。
此次“解禁”被許多美媒視為黃仁勛的一次“勝利”。美國《紐約時報》15日指出,放寬H20管制的決定是在黃仁勛10日與特朗普會面后做出的,黃仁勛花了數月時間游說華盛頓的政客,請求他們放開對中國AI芯片銷售的限制。中國市場對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來說至關重要,可以為其帶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額。
彭博社稱,此次“解禁”發生在美中關系出現緩和跡象的背景下,此前兩國在貿易談判中達成了協議框架,確保雙方互相推進關鍵技術出口的審批工作。
7月15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對此回應表示,“我們一般不對企業的行為作出具體的評論。”
林劍指出,中方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對中國進行惡意封鎖和打壓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這種做法擾亂全球產業鏈的穩定,也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