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林敏兒 通訊員 章梟 蔣琳 張繼堯 在福保街道新港社區福田花園小區北側的童樂公園里,每天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現在孩子每天都盼著去玩,這里成了他們的快樂小天地!”居住在福田花園的趙先生滿臉欣慰地分享著孩子的日常期待。曾經,這里還是一片堆滿雜物的“邊角地”,不僅影響美觀,更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如今,福保街道依托“三會一清單”治理模式,已經將這里變身為充滿活力的童樂公園,實現了從荒蕪之地到童趣空間的精彩蝶變。
福田花園童樂公園改造前。
福田花園童樂公園改造后。
“紅色引擎”聚合力 黨建引領疏堵點
回憶起童樂公園建設初期,時任新港社區書記賴銳仍清晰記得當時面臨的諸多阻力:“建設童樂公園原本是為居民謀福祉的好事,可居民們顧慮重重,反對聲此起彼伏。他們主要是擔心用地糾紛和安全問題”。面對這些難題,街道黨工委迅速組建由新港社區黨委牽頭,業委會、物業企業、設計方等組成的童樂公園建設工作專班,通過“幸福議事會”等形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建立“日溝通、周研討、月總結”常態化工作制度,實現治理服務“全天候”。
同時,街道聯合物業企業、設計公司等多方開展6次現場調研,深入交流改造思路,共同探討可行方案,將組織優勢切實轉化為推動公園建設的強大效能,通過聯建、聯享、聯議破解民生堵點。社區黨委還發動黨員代表帶頭深入居民家中,開展“一對一”溝通交流,詳細了解訴求,積極做好政策宣講和解釋,用耐心和專業消除居民的誤解。“看到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這么用心,我們也終于放心了。”居民王阿姨說。
多元協同明路徑 “三會共治”激動能
建設童樂公園,關鍵在于凝聚各方力量。“能不能增加攀爬設施?”“地墊厚度要確保安全!”在童樂公園建設前的幸福議事會廳里,53條居民意見和建議被詳細記錄。福保街道運用“三會一清單”模式,通過幸福議事會收集需求、業委善治會確定方案、物業聯席會分解責任,形成“全鏈條”民主協商機制,推動各方力量協同合作。
針對居民關心安全問題,社區工作人員結合專業的法律條文和實際案例,對相關政策法規進行面對面詳細解讀;同時,邀請設計公司專員向居民展示詳細的設計方案,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講解安全設施的配備情況——從防護欄的材質、高度,到安全地墊的性能參數,逐一清晰說明,有效打消居民對安全問題的顧慮。在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物業企業、業委會以及第三方專業設計公司的共同努力下,8處防護欄、10厘米厚安全地墊等細節讓居民吃下“定心丸”。
“從方案到施工全程參與,就像看著自家裝修一樣。”居民李先生說。此外,福保街道指導社區、小區物業形成詳細的“小區民生實事清單”,明確了公園建設各項任務、責任人以及完成時限,居民可以對照清單查看項目進度,監督建設工作,真正實現項目建設的公開透明,激活小區自治動能。
“長效密碼”惠民生 幸福圖景共繪就
童樂公園的落地只是起點。為保障童樂公園的長效運營,新港社區專門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傍晚時分的童樂公園,身著紅馬甲的黨員志愿者正在檢查設施安全,他們不僅認真打掃清潔衛生,還為孩子們提供陪伴和指導,如今也成為公園內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自童樂公園開放以來,新港社區通過“三會一清單”治理模式,同步完成小區大堂翻新、消防系統更新、地面道路修繕、綠化提升等22項民生實事項目。這些實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推動小區整體環境煥然一新,讓居民真切感受到“治理有方法、服務有溫度”。
今年以來,福保街道圍繞黨建引領現代活力小區建設目標,創新推行“三會一清單”治理模式,全力破解老舊小區基礎設施不足、便民服務不均、物業矛盾突出等治理難題,目前已完成小區民生實事157項。下一步,福保街道將聚焦居民需求,持續深化業委善治會、物業聯席會、幸福議事會協同共治模式,實施“兩業”履職能力提升行動,全年推進超300件民生實事,努力把每一個“需求清單”轉化為群眾“幸福賬單”,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小區治理新圖景。未來,相信更多像童樂公園一樣的幸福場景,將在福保這片土地不斷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