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孟靜是一位曾活躍于香港新聞界與政壇的人物,因其激進的政治立場和一系列爭議行為,最終在《香港國安法》的框架下受到法律制裁。
她從備受尊重的記者轉(zhuǎn)型為立法會議員,卻因涉嫌煽動分裂國家、否認中國國籍等行為,被貼上“亂港分子”標簽。她的兩個兒子落戶英國的安排,更被視為其言行不一的象征。
毛孟靜出生于中國香港,她的早期教育和職業(yè)生涯奠定了其在媒體領域的成功基礎。在香港圣保祿中學就讀期間,她成績優(yōu)異,尤其擅長語文,并擔任班長,展現(xiàn)出一定的領導能力。
但她的中學會考成績未達預期,她遂前往加拿大渥太華的卡爾頓大學攻讀新聞學,輔修英美文學。1979年畢業(yè)后,她掌握了流利的英語和法語,為其回港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返港后,毛孟靜迅速在新聞界嶄露頭角。她先后在法新社、《英文虎報》等機構擔任記者,以犀利的報道風格和敏銳的洞察力贏得認可。
20世紀80年代,她轉(zhuǎn)型為電視主播,成為香港電視圈的知名人物,其干練的播報風格深受觀眾喜愛。在香港回歸前夕,她頻繁接觸政治和社會議題,為其日后投身政治埋下伏筆。
1997年香港回歸后,毛孟靜察覺到政治領域的機遇。她加入公民黨,試圖通過參政實現(xiàn)更大抱負。2008年,她首次競選立法會議員雖未成功,但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
2012年,她以民主派身份在九龍西選區(qū)勝出,正式進入香港立法會。當時,許多市民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為香港的民主與民生發(fā)聲。但她的政治軌跡逐漸偏離初衷,走上激進路線。
毛孟靜的政治立場在當選后逐漸趨于激進。她開始公開質(zhì)疑“一國兩制”原則,主張香港應享有更大自治權。
2013年,她與范國威等人創(chuàng)立“香港本土”組織,提出“港人優(yōu)先”理念,反對大陸移民和游客入港。這一組織推動的“反水貨客”運動,導致多起針對大陸游客的沖突事件,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引發(fā)廣泛批評。
在立法會內(nèi)部,毛孟靜的行為同樣充滿爭議。她拒絕演唱中國國歌,堅持以英語發(fā)言,聲稱這是個人權利。
2017年,為阻撓議事規(guī)則修訂,她與建制派議員激烈爭執(zhí),甚至在會議中假裝身體不適“暈倒”,導致會議被迫中斷。事后,有工作人員透露她在“暈倒”前曾補妝,此舉被指責為作秀,引發(fā)公眾不滿。
2018年,毛孟靜在德國柏林參加國際國會女議員大會時,拒絕坐在中國代表團區(qū)域,選擇“無國籍人士”座位。此舉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她事后解釋稱這是為了表達對香港自治的支持。這一行為被視為公然否認中國國籍的象征,進一步加劇了其與中央政府及香港社會的對立。
毛孟靜的激進立場使其在香港政壇成為爭議焦點。支持者將其視為自由的捍衛(wèi)者,反對者則認為她分裂國家、破壞穩(wěn)定。她的行為不僅在民主派內(nèi)部引發(fā)分歧,也為其日后面臨的法律后果埋下隱患。
2019年,香港因“反送中”運動陷入大規(guī)模動蕩,毛孟靜在此期間扮演了積極角色。她多次參與街頭集會,通過社交媒體發(fā)布支持抗議的內(nèi)容,批評警方執(zhí)法,并呼吁國際社會介入。她在集會中鼓勵年輕人堅持抗爭,其言論被指煽動社會對立。
6月12日,抗議者包圍立法會大樓時,毛孟靜現(xiàn)身現(xiàn)場,支持抗議行動。7月1日香港回歸紀念日,抗議者沖擊立法會大樓,事后有人質(zhì)疑其子參與其中,她卻堅稱兒子身在英國,與事件無關。此說法引發(fā)公眾對其雙重標準的質(zhì)疑。
毛孟靜的兩個兒子均在英國接受教育,并計劃長期定居。據(jù)悉,他們曾就讀于法國國際學校,精通法語,職業(yè)分別涉及新聞和環(huán)保領域。
2019年8月,她透露因大兒子結婚將短暫離港十天,此舉被解讀為在香港局勢緊張時優(yōu)先保障家人安全,與其煽動他人抗爭的姿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
在國際場合,毛孟靜的言行同樣引人注目。2018年柏林會議上,她選擇“無國籍人士”座位,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舉支持香港自治。
2019年,她在立法會拒絕用中文發(fā)言,當被問及是否承認中國國籍時,她明確表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強調(diào)香港是其唯一歸屬。這些言論被廣泛認為是對國家主權的挑釁。
此外,毛孟靜通過其他方式加劇社會分裂。2013年,她發(fā)起“抗融合·拒赤化”行動,與范國威等人集資在《明報》和臺灣《自由時報》刊登廣告,批評香港政府及大陸政策,宣稱香港正被“中國化”。此舉被指抹黑“一國兩制”,引發(fā)爭議。同年四川雅安地震后,香港籌集3億港元善款,她卻以資金可能被挪用為由阻撓撥款,在立法會拖延救援進程,遭到市民強烈譴責。
2020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正式實施,旨在遏制分裂國家行為,維護香港穩(wěn)定。2021年1月6日,香港警方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53名參與2020年民主派初選的人士,毛孟靜名列其中。這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后最大規(guī)模的逮捕行動,顯示出法律對“港獨”勢力的強硬態(tài)度。
毛孟靜被捕后被羈押于羅湖懲教所,案件因涉及多名被告,司法程序耗時近四年。2023年2月,西九龍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檢方提交了毛孟靜的會議記錄、社交媒體內(nèi)容及資金往來證據(jù),證明她參與策劃初選,意圖通過非法手段推翻特區(qū)政府。
2024年11月19日,法院宣判,毛孟靜因認罪被判處50個月有期徒刑,為案件中刑期較輕者之一。其服刑時間從2021年1月逮捕日起計算,至2025年4月29日刑滿釋放,與譚文豪、郭家麒、范國威等人一同離開赤柱監(jiān)獄。
釋放后,毛孟靜未發(fā)表公開聲明,也未重返政治舞臺。其政治生涯就此終結,“港獨”理念在《香港國安法》的執(zhí)行下失去立足之地。她的案例成為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標志,警示分裂國家者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香港國安法》實施后,香港社會逐步恢復穩(wěn)定。毛孟靜的經(jīng)歷反映出個人選擇與國家主權、法律底線之間的沖突。她的激進行為不僅毀掉自身前途,也曾為香港帶來動蕩。法律的制裁使其付出代價,同時為香港未來敲響警鐘。
毛孟靜的經(jīng)歷是一段充滿警示意義的記錄。香港的繁榮與穩(wěn)定,離不開對“一國兩制”的堅持和對法律的尊重。她的失敗源于對這一原則的背離,其結局亦是對法治權威的印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