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總體看,上半年國民經濟迎難而上、穩中向好。
上半年中國經濟成色幾何?以下為盤古智庫專家解讀匯編:
管清友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上半年外部局勢比較動蕩,上半年GDP為5.3%的增速是超預期的。在下半年各種增量政策陸續出臺的前提下,今年5%的目標一定會完成。
管清友提到,上半年,高新技術領域發展非常快,分產品看,3D打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1%、36.2%、35.6%。高技術產業中,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速非常快。
管清友認為,投資和消費這兩者不可偏廢,既要千方百計通過提振就業、增加收入去擴大內需,同時也要繼續擴大投資,特別是涉及民生領域的投資,空間依然非常大。
管清友強調,總體而言,上半年經濟數據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是超預期的,只要方式得當,政策搭配和增量政策及時出臺,就能穩步推進中國經濟升級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萬喆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學術委員)
熊園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鑒于上半年GDP高增至5.3%,預示下半年GDP增速即便降至4.7%左右、也能基本“保5%”,指向7月底政治局應會有新政策,但難以強刺激、力度上可能更接近“托而不舉”。
1、整體看,二季度GDP增速和6月單月經濟數據,表現為韌性較強、結構分化明顯:一方面,出口韌性較強、支撐工業生產維持高位,以舊換新政策對消費的支撐有減退跡象、但效果仍顯著;另一方面,地產跌幅擴大,“反內卷”對制造業投資的制約初步顯現,基建高位回落,投資端整體低于預期、與PPI跌幅擴大相互印證。
2、短期看,繼續緊盯三點:一是7月底政治局會議的信號;二是美國與中國、歐盟的關稅談判進展,關注8.1和8.12兩個時間節點;三是7月底美聯儲議息會議。
3、具體看,6月經濟數據有如下特征:
>消費端:高位回落,家電、通訊器材降幅較大,應與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減退有關;餐飲收入增速大降,可能與5月下旬以來多省嚴查違規吃喝有關。 >投資端:地產跌幅擴大,制造業與基建加速回落;其中制造業投資回落應是與“反內卷”限產、出口回落預期有關。
>供給端:工業生產超預期反彈。
>就業端:失業率低位持平。
潘向東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3%,這一成績是在當前全球貿易復蘇乏力、國內房地產深度調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壓力下取得的,顯示出經濟運行總體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并超出市場此前5.17%的普遍預期。這一增速反映出前期宏觀政策工具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在出口回升和服務消費改善的帶動下,經濟基本面保持穩中有進。
上半年消費呈現溫和恢復態勢,但表現仍弱于整體經濟增長,且月度波動較大,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影響:一是居民收入預期偏弱,儲蓄傾向偏高,制約了可支配收入向實際消費的轉化;二是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的持續調整,導致居民資產負債表縮水,通過負向“財富效應”影響居民消費,同時居民提前還款(縮表)也抑制了居民消費。
下半年要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擴大有效投資依然是重要抓手。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動力不足,主要表現為民間資本觀望情緒濃厚、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以及地方財政承壓導致基建項目推進遲緩。為此,需要多措并舉強化投資拉動效應。
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需加大政策力度,增強逆周期調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在財政政策上,應進一步加快支出節奏,同時推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落地見效;其次,政府部門要把握好財政空間,既要化解債務風險,又要通過積極財政政策(中央加杠桿)穩定經濟;第三,與居民財富和消費密切相關的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穩定也至關重要;第四,貨幣政策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并強化對實體經濟的定向支持。下半年降息降準窗口仍在。
部分內容來源于“央視新聞”、“中新經緯”、《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劉菁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