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On July 11, 2025,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inscribed the Xixia Imperial Tombs on its World Heritage List.
2025年7月10日拍攝的西夏陵3號陵(無人機照片)。圖片來源:新華社
【知識點】
“西夏陵”是中國西北地區11至13世紀由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遺址群,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賀蘭山山脈南段東麓,分布范圍近40平方公里。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遺址,可直接為中國歷史上黨項族創立并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見證,實證了公元11至13世紀西夏在“絲綢之路”上的中繼樞紐地位。
北京時間2025年7月1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此次申遺的“西夏陵”共包含4大人工建造的遺存要素,分別是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以及32處防洪遺跡,還有一處面積達5萬余平方米的建筑基址,考古初步判斷是與祭祀相關的大型場所。此外,“西夏陵”遺址博物館還存有7000余件可移動文物。
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項。
【重要指示】
要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用實際行動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and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practice of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and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據新華社北京2024年8月6日電,習近平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函電賀詞】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和自然演進的重要成果,也是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是人類文明賡續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The world's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natural evolution, and an important vehicle for the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ivilizations. To well protect, inherit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se precious treasures is our shared responsibility, an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continu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2021年7月16日,習近平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賀信
【相關詞匯】
世界遺產名錄
World Heritage List
文明交流互鑒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本文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首發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