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江天亮,湖南省人大代表、保靖縣自來水公司生產技術室主任孟曉華受邀到保靖縣人民法院視察調研。通過座談交流與實地走訪,深入了解該院審判執行、服務大局及隊伍建設等工作,并就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加強基層青年干警培養提出寶貴建議。
代表們首先聽取了保靖縣人民法院工作開展情況,詳細了解了該院在公正司法、優化營商環境、法治護綠、“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舉措與成效。對法院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發揮的積極作用給予高度評價。
代表委員聯絡:搭橋梁聚合力
在聽取匯報過程中,兩位代表特別肯定了法院的代表委員聯絡機制。全國人大代表江天亮表示,定期邀請代表委員走進法院,近距離了解司法工作,是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的寶貴橋梁,能促進司法與社會良性互動,營造包容互信氛圍。代表們認為,應以此良好基礎為起點,深化拓展代表委員聯絡機制的內涵與外延。他們建議,法院可聯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策劃開展諸如“法治進校園”“民族團結法律講堂”等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共同傳播“各民族共享的法治文化”。通過代表委員的參與和引領,將法治精神、民族團結理念更廣泛深入地傳遞到基層群眾、青少年學生中去,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土壤。
司法溫度:筑牢民族團結法治根基
全國人大代表江天亮對法院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方面的工作尤為關注。在座談中,他特別指出,“司法審判不僅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這份‘溫度’,恰恰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他強調,要打造有溫度的司法,激活民族團結進步內生動力。在涉民族因素的案件審理中,應更加注重體現人文關懷,充分尊重民族習慣與情感,通過“雙語審判”“巡回法庭”等機制降低群眾訴訟成本,通過耐心細致的調解、充滿溫情的裁判和深入群眾的法治宣傳,切實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公平正義以可感可觸的方式實現,使法治真正成為凝聚民族共識、增進團結和諧的堅實紐帶。
容錯關愛:為基層青年干警添活力
省人大代表孟曉華則特別將目光投向基層法院青年干警的成長與發展。在參觀過程中及座談交流時,他多次關切詢問青年干警的工作狀態、職業壓力與發展訴求。他明確指出:“基層法院是司法為民的前沿陣地,青年干警是法院的未來與希望。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踏實工作的青年干警‘卸包袱’‘兜住底’,讓他們能夠真正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他建議,法院應進一步完善青年干警培養體系,強化業務指導與心理關懷,提供更多鍛煉平臺,營造鼓勵干事、寬容失誤、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激發青年隊伍的蓬勃活力。
座談會后,代表們前往城郊人民法庭進行實地考察。他們細致查看了法庭的基礎設施、科技應用情況,與一線法官、書記員親切交談,深入了解法庭在投身基層社會治理、服務鄉村振興、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實踐中的狀態與面臨的挑戰。代表們對法庭干警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辛勤付出表示贊賞。
保靖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向雪原代表全院干警衷心感謝兩位代表的深入指導與殷切期望。他表示,代表們提出的建議精準深刻,切中肯綮,為法院下一步工作明確了代表立場、提供了代表方案。縣法院將以此次視察調研為契機,認真梳理、逐項研究、狠抓落實:一是將“司法為民”“如我在訴”的理念更深融入審判執行各環節,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二是加快完善青年干警培養與保障機制,營造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的良好生態;三是深化拓展代表委員聯絡機制,積極探索聯合開展“法治進校園”“民族團結法律講堂”等品牌活動,持續深化法治理念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四是全面提升服務大局能力與司法公信力,為保靖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司法支撐與服務。
來源:保靖縣人民法院網
編輯|李笑陽
一審|李璜蓉
二審|胡 畔
三審|石勇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