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盛龍廣場爛尾困局:停工樓宇背后,267 名農民工 300 萬欠薪誰來買單?從竣工期盼到爛尾現實:一場空歡喜的三年討薪三年,從部門到省巡視組:承諾如 “爛尾樓” 般空置中央三令五申,為何治不了 “爛尾欠薪”?
“樓爛尾了,我們的血汗錢也跟著‘爛’在里面了?” 站在龍山縣盛龍廣場停工的工地前,農民工班組長王兵望著裸露的鋼筋和未封的陽臺,聲音里滿是絕望。這座位于土城壩的項目,不僅成了爛尾工程,更將 267 名農民工拖入了三年討薪無果的泥潭 ——300 余萬元工資,隨著停工的樓宇一同被 “凍結”。
時間回撥到 2022 年 10 月,當盛龍廣場主體工程完工時,267 名農民工曾以為苦日子終于到頭。“當時想著,年底拿了錢,就能給娃交學費,給老人買過冬的煤。” 王兵回憶,那年農歷臘月二十九,他們收到了一筆微薄的款項,不足總額的十分之一,卻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可誰也沒想到,這筆錢成了三年來的 “絕響”。工程后續裝修戛然而止,項目徹底停工,開發商龍山縣卓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云清)、建設單位湖南省龍山縣工程公司、勞務承包商歐陽之間開始相互推諉,農民工的工資成了無人認領的 “皮球”。
“我們眼睜睜看著樓停了工,從光鮮的工地變成荒草叢生的爛尾樓。” 一位參與主體建設的農民工說,“可我們的力氣沒白費,磚是一塊塊砌的,鋼筋是一根根綁的,憑啥活兒干完了,錢卻沒了影?”
從項目停工起,王兵和工友們的討薪路就沒停歇過:
· 勞動局、信訪局、建設局跑了無數趟,材料交了一沓又一沓,得到的回復永遠是 “正在協調”“等待處理”;
· 去年湖南省委巡視組進駐龍山時,他們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上訪,巡視組將案件轉交地方后,分管建設的副縣長向大龍曾拍著胸脯說 “一定解決”,最終卻不了了之;
· 今年 5 月 23 日,他們找到龍山縣縣委書記石某芬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某江,兩位領導同樣表態 “會抓緊處理”,可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依舊杳無音信。
“政府部門的承諾,就像這爛尾樓一樣,看著美好,卻遲遲建不起來。” 王兵苦笑,“我們 267 個人,背后是 267 個家庭。有人等著錢給妻子治病,有人欠著親戚的債,還有人孩子考上大學卻湊不齊學費…… 這三年,我們不是在討薪,就是在討薪的路上,可路的盡頭,還是堵死的。”
“中央早就說過,農民工工資不能欠!法律也明明白白寫著,拖欠工資要追責!” 王兵的聲音因憤怒而顫抖,“可到了龍山,為啥就成了一紙空文?”
盛龍廣場的爛尾或許有復雜的商業因素,但農民工的工資是實打實的 “血汗錢”。按照責任鏈條,開發商卓輝公司、建設單位龍山縣工程公司、勞務承包商歐陽,任何一方都難辭其咎。可三年來,沒有一家單位給出明確說法,沒有一個部門拿出強硬措施。
“樓爛尾了,責任不能爛尾;工資拖欠了,公道不能拖欠!” 一位老農民工紅著眼眶說,“我們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干活拿錢天經地義。這 300 萬,是我們用命換來的,難道就因為樓爛尾了,我們的辛苦就白熬了?這王法何在?公平正義何在?”
如今,盛龍廣場的爛尾樓在風雨中矗立,像一個巨大的問號,拷問著地方治理的效能:中央的鐵令為何穿不透地方的 “拖延墻”?267 名農民工的基本權益,何時能從 “爛尾” 的困境中被 “解救” 出來?
我們期待,有關部門能真正拿出 “釘釘子” 精神,撕開層層推諉的壁壘,讓欠薪企業付出代價,讓失職者受到追責,讓 260 名農民工的 “血汗錢” 早日回家 —— 畢竟,再難的 “爛尾局”,也不能讓農民工的希望徹底 “爛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