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中共成都市委辦公廳、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成都市推動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近日,中共成都市委辦公廳、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推動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成都市推動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決策部署,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持續增強經濟競爭力和綜合承載能力,全力打造各具特色、動力澎湃、活力充沛、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引擎,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縣市新城地區生產總值整體年均增速高于全市0.5個百分點以上,產業園區規模能級進一步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穩步提高,全國百強縣穩固進位,市域副中心建設成勢見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綠色生態本底進一步夯實,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宜居宜業環境品質持續優化。到2029年,縣市新城新型城鎮化質量穩步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持續增強,全國百強縣數量穩中有升,市域副中心功能有效發揮,縣市新城綜合性節點地位全面彰顯,形成強縣引領、競相爭先、協同共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立足資源稟賦強功能
1.增強先進制造業基地承載功能。發揮空間承載等優勢,承接先進制造功能性引領性項目,推動裝備制造、先進能源、新型材料產業向簡陽市、彭州市、金堂縣傾斜布局,打造成都制造業戰略增量區域。運用數智賦能和綠色技術改造提升白酒、家居等傳統產業,做強動力電池、智能終端等細分領域,爭創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提升邛崍市、崇州市先進制造業能級。支持有根企業擴能提質,深化低效閑置用地、廠房樓宇再開發,持續拓展產業新空間,推動都江堰市、大邑縣、蒲江縣壯大醫藥健康、綠色食品等特色優勢產業。支持發展綠色氫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和算力等新興產業,爭取關鍵產業備份項目落地。
2.打造國際門戶樞紐節點重要支撐。加快承接天府國際機場樞紐發展勢能和功能外溢,推動簡陽市打造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城市和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聯動共建成都國際陸港,提質建設淮州輔港、濛陽輔港,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重點片區,推動彭州市、金堂縣聯動青白江區、新都區打造成都北部門戶樞紐。建設蒲江鐵路物流港,爭創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川藏清潔能源創新轉化與裝備科技產業基地布局崇州市,加快建設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項目,提升聯結滇藏、聯通泛亞功能,支持都江堰市、邛崍市、崇州市、蒲江縣建設成都向西向南門戶樞紐節點。
3.擦亮世界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推進世界遺產、重點景區和文旅IP等串珠成鏈,營造自然生態、文博文創等消費新場景,支持都江堰市、大邑縣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深挖山水人文資源,打造休閑漫游、康養旅居、戶外運動等文旅名片,支持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建設區域性文旅融合發展高地。做優田園生態商務等宜居宜業載體,支持蒲江縣打造和美鄉村典范。鼓勵舉辦高品質文藝演出、展覽展會及體育賽事,優化文旅消費體驗,持續推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4.夯實超大城市服務保障重要功能。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成都片區,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提高簡陽市、都江堰市、邛崍市、崇州市等糧油生產供給能力。做強都江堰市、彭州市、金堂縣、蒲江縣等特色果蔬基地,大力發展邛崍市現代種業、彭州市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推動農產品加工提級擴能,打造縣域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建設彭州燃機、大邑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彭州市、金堂縣、大邑縣重要能源保供基地。做好都江堰市水源涵養地和李家巖水庫、三壩水庫等重要水源地建設保護。
(二)突出園區引領興產業
1.做強產業園區承載。深入推進“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支持縣市新城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按程序擴區調位、申建國家級開發區。優化園區規劃管理,對產業園區用地供應計劃單列管理,合理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提升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工業用地面積占比。補齊電網設施短板,加快空港、邛崍、淮州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形成全市“立體雙環”堅強網架。優先在縣市新城布局分布式光伏、新型儲能項目。
2.壯大產業發展能級。推動每個產業園區聚焦1至3個特色產業,實施“鎮園之寶”和企業梯次培優行動,打造產業地標及特色品牌,培育百億級主導產業。鼓勵市級國有企業基金參與園區“基金+股權+項目”招商。健全項目招引首報首談機制,強化市級對跨區域資源共享的統籌協調,支持產業化項目優先落戶縣市新城,聯合打造先進制造業、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
3.強化科技創新賦能。鼓勵校(院)企在縣市新城合作組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及創新聯合體,支持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鼓勵設立“科創飛地”。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優化“成果貸”“研發貸”等金融服務。支持按需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平臺。定期舉辦縣市新城科技成果對接轉化專場活動。
4.優化園區發展環境。鼓勵引入專業運營主體優化園區管理,推行“小管委會+大專業公司”開發模式。引導市級政府投資基金、國有企業基金聯合縣市新城,依法依規、按照市場化方式組建子基金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完善產業供需對接和產品市場推介機制,定期舉辦“蓉易見·民企會客廳”“立園滿園·共建共享”縣市新城專場活動,持續優化惠企利企營商環境。
(三)推動公服擴容優配套
1.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完善縣市新城高快速路網,加快大寶高速、蒲名快速路(二期)等道路建設,結合人口引聚、產業發展、路網優化等需求,市級層面牽頭每年實施一批帶動力強、見效快的跨區域道路項目,加快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快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改造二期工程、寶成鐵路公交化改造等項目實施,推動市域鐵路公交化開行,爭取鐵路部門增加高峰班次。支持在有條件的縣(市)規劃建設低運量軌道交通。
2.提升教育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市屬學校及中心城區優質學校領辦、結對、幫扶縣市新城公辦學校,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引導高水平醫療機構共建醫聯體,有序擴增市縣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加快建設金堂縣婦幼保健院二期、大邑縣中醫醫院等,實現縣市新城縣辦中醫醫院全覆蓋。
3.優化城鄉宜居品質。推進縣城有機更新,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廊擴容等項目,推進電力、燃氣等市政設施改造。支持有條件的區域打造高品質、低密度住宅。支持彭州市、崇州市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建設,完善縣市新城商業體系和物流快遞體系。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支持有條件的縣市新城聯動創建成都國家植物園。
(四)探索擴權賦能活鎮域
1.強化鎮域功能。探索向經濟強鎮(街道)和中心鎮擴權賦能,依法依規賦予鎮(街道)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鼓勵有條件的園區發展“鎮園合一”模式,推動鎮(街道)和園區功能協同融合。支持每個縣(市)打造1—2個縣域副中心,分類推進麗春鎮、安仁鎮、平樂鎮、西來鎮等中心鎮提質發展,爭創更多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鎮域經濟全國500強。
2.培育壯大鎮域特色產業。立足區位優勢,發揮鎮街功能,因地制宜發展壯大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農業大鎮、文旅名鎮。推動鎮街組團、“飛地抱團”發展,探索村集體以股份合作形式跨鎮村共同投資。強化鎮(街道)高質量發展指標監測及成果運用。支持鎮(街道)參與各類國家級、省級試點試驗,符合條件的可給予適度資金激勵。
3.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動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項目統一立項、整體推進、分類驗收,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推進耕地、林地、園地空間治理“一張圖”工作,優化耕林地空間布局。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盤活用好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分類推進寶山村、明月村等中心村提質發展,培育壯大農事體驗、民宿露營、農業展會等業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五)優化結對聯動促共建
1.優化結對合作機制模式。支持按照市場化邏輯深化“合作共建”“飛地園區”“托管建設”等結對模式,鼓勵產業關聯度高的區(市)縣遵循產業鏈邏輯聯動發展。建立“真結對、真投入、真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合作區統計分算、財稅分成實施辦法。優化雙向評價、結對評估機制。
2.高標準建設結對合作區。聚合比較優勢共建8個市域結對合作區,共推標志性引領性重點項目。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擴容下沉,合作區新招引落地項目的產業人才,可按規定享受結對區(市)縣相關人才政策。
3.因地制宜深化跨市域合作。推進與德陽、眉山、資陽等交界地帶組團式融合發展,推進成雅毗鄰區域共建綠色發展經濟帶,提質發展成阿、成甘等飛地合作園區。支持邛崍市聯動周邊縣(市),協同綿竹市等省內相關市、縣,圍繞白酒產區產業產品生態,完善推進白酒產業發展機制措施,推動利益共享、市場共贏。
三、強化政策集成賦能
(一)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支持市域副中心、全國百強縣建設培育,對符合省級獎勵條件的縣(市)給予市級資金支持。對縣市新城進行定向轉移支付,根據發展任務、經濟貢獻、結對合作成效等給予傾斜支持。優化市級財政產業、文化、教育、衛生等專項資金安排,加大激勵獎補和傾斜支持。在債務風險可控、項目儲備充分、資金使用績效好的前提下,加大對縣市新城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額度支持。提高縣市新城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推動合理提升縣域存貸比,鼓勵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服務和產品。
(二)加強用地保障。依法依規開展縣市新城城鎮開發邊界局部優化。對縣市新城國省重大項目所需城鎮開發邊界內增量空間,縣(市)保障不足的可申請市級統籌保障。對市級重點項目所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縣(市)保障不足部分由市級足額保障。對符合使用市級統籌補充耕地指標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有力支持。
(三)強化能耗與總量指標保障。對提前完成“十四五”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的縣市新城建設的單位產品能效達到先進水平的項目,以及單位產品能效達到先進水平的重點項目,能耗替代量由市級統籌支持。在符合“兩高”項目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建立縣市新城建設項目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指標跨區域調劑使用機制。
(四)強化干部人才支撐。加強對縣市新城干部隊伍培養關心,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鮮明以實干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導向,健全干部使用、職級晉升和薪酬激勵機制,完善評優評先、表彰獎勵等舉措,激勵干部隊伍在縣市新城擔當作為、建功立業。加強縣市新城與城市新區、中心城區和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干部交流。加大公務員調任和公開選調力度,適度加強縣市新城干部引進。突出按需引育、政策賦能和協同聯動,強化縣市新城人才引育留用力度,推動各類人才加快集聚。
四、加強組織保障
將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工作納入市委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市發改委要加強工作組織,定期收集縣市新城爭取支持事項清單,依托市領導聯系區(市)縣機制,提級協調調度重要事項。市級有關部門要細化本領域支持措施,做好各類政策協調配合。縣市新城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落實落細重點任務。探索開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質效評價并強化運用。
來源 | 成都發布
編輯 | 葉雨舟
責編 | 曹禮芹
審核 | 段曉燕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喜歡就鼓勵小陽一個點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