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禮照片里的一對耳環,能在兩個月里攪得全網不得安寧,這樣的“風波”大概是黃楊鈿甜和她家人沒料到的。
2025年5月,這位剛滿18歲的年輕演員在社交平臺曬出慶生照,鏡頭里的她笑眼彎彎,耳尖那抹亮閃閃的裝飾原本該是加分項,沒成想被眼尖的網友把截圖放大了:"這不是Graff的經典款嗎?公價230萬吧?"
這樣的疑問像是往熱油里扔了個火星子,瞬間引發了網友的探知欲。順著這對耳環往下扒,黃楊鈿甜父親楊偉的公職身份被翻了出來:2011到2017年在雅安工作,正經公務員。
這下熱鬧了,"公務員家庭戴百萬耳環"的質疑聲浪排山倒海,緊接著,"名下有別墅""家人搞副業"的傳言像藤蔓一樣纏上來,連帶著2013年落戶河南的二孩信息也被挖了個底朝天。
然而,所有的這些都不是定論,直到7月16日雅安市聯合工作組的通報砸出來,這場持續倆月的"吃瓜大戲"才算有了官方劇本。但細琢磨起來,這劇本里藏著的門道,可比表面看到的熱鬧多了。
先說最讓人咋舌的"違規經商"。通報里寫得明白:楊偉在雅安當公務員那幾年,和另外三個公職人員湊一起,讓親屬出面注冊了家"雅安尚品商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靠著職務上的便利攬活,一總共賺了12萬,楊偉分了3萬。
說起來這3萬塊現在看并不算多,可擱當年卻足夠讓輿論炸鍋。更有意思的是處理結果:楊偉不是黨員,就退了3萬違法所得,因為已經離職,連政務處分都免了;另外三個是黨員,不僅要退錢,還挨了黨紀處分。
有網友說"3萬太少,不像貪腐",可關鍵不在數額大小。公職人員搞"影子公司",用親屬名義當"白手套",本質上是鉆了"不得經商辦企業"的空子。哪怕只賺一塊錢,也是把手里的權力悄悄換成了私利,這才是公眾最膈應的地方。通報里特意提了"利用職務之便承攬業務",這七個字比那12萬利潤更刺眼——老百姓怕的從來不是公職人員過日子,而是有人把"公家身份"當成謀私的敲門磚。
說完“違規的處罰”,咱們再來說說那對把全網繞進去的耳環。從"230萬奢侈品"到"100塊玻璃+銅鋁合金仿品",這落差堪比坐過山車,讓看客們一臉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