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的母親,一位剛出生的嬰兒,無論如何她們都應當被善待。
▲16歲女孩在飛機上分娩一事,引發社會關注。圖/網絡視頻截圖
文|柳早
近日,16歲女孩在飛機上分娩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據報道,7月12日,海口美蘭機場一即將出發的航班上,一名16歲女孩登機后,腹痛臨近分娩,在機組及急救人員協助下,誕下一名女嬰,隨后被送往海口市婦幼保健院。警方回應媒體稱,該女孩及其男友均已滿16周歲,此事不涉及刑事案件。
由于事情過于離奇,此事在網上掀起巨大的討論。這當中,也不乏一些揣測和流言,以及一些對女生非常刻薄嚴厲的攻擊。也正是鑒于此,海口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稱,有些網傳信息對該產婦傷害很大,且依法不得轉播,希望大家保持理性。
客觀來說,想要輿論對此完全視而不見,恐怕并不太現實。對女生命運的關注,其實也是一種樸素的同情和擔心。一位16歲的母親,無論是生理、心理還是社會生活層面,都會面臨不小的困難。
這起事件中,新生兒只有兩斤多、屬于超低體重,這已經很讓人揪心;而一對未成年父母,如何去承擔照顧、撫養孩子的重擔,更是讓人倍感艱難。普通人出于生活常識對女生放心不下,是一種人之常情。
不過“網傳信息傷害很大”的提醒依然是及時的。人們在關注這位女生命運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隱私、尊重人格。在網傳信息中,一些傳言已經越來越離譜,對女生基于各種腦補情節的批判也越來越激烈,甚至也蔓延到了她的家人。似乎她在這個年紀生子,就已經是一種“罪”了。
人們應當接受一種現實:并不是所有人的人生軌跡都是“類似”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按照普遍的預期“在什么年齡做什么樣的事”。社會中總有一些個體,他們會經歷種種意外,和其他人顯得不太一樣。但這并不代表她就要承受批判,相反,人們結成社會的目的就是維系一種支撐,給哪怕“逸出常軌”的社會成員依然提供足夠的托舉。
因此,人們在圍觀的同時,也應當秉持一個方向:關心她的生活,也給她足夠的支持和寬慰。一位年輕的母親,一位剛出生的嬰兒,無論如何她們都應當被善待,而不是在這種脆弱時刻還要面臨輿論攻擊。
鑒于情況特殊,相關部門也應當給予足夠的支持。比如事件中有一個細節,該女孩父母于7月13日晚向警方求助,希望孩子父親能出來承擔醫療費用。這個事終究是比較反常的,背后可能涉及一些糾紛和風波,相關部門還是應當持續關注,為剛剛出生的孩子爭取一個較為理想的生活條件。
另外,與其將目光聚焦在一個未成年女孩的私事上反復打量,不如借此契機,回到更宏觀的思考上來:我們是否給予了未成年人足夠的性教育?家庭和學校是否真正承擔起了應有的監護責任?又是否為青少年建立起了一個足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借此事,更深一層地審視青春期教育、家庭溝通和社會保障等命題,或許才是這起公共討論更大的價值所在。
撰稿 / 柳早(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楊利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