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余暉 高語陽
據《吉林日報》7月16日報道,7月15日,深化東北抗聯歷史研究講好東北抗聯歷史故事座談會在長春召開。吉林省委書記黃強出席座談會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東北抗聯歷史挖掘好、研究好、宣傳好,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奮力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會上,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高國榮,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馮曉峰,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章瑞,吉林日報社社長于迅來,楊靖宇之孫、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客座教授馬繼志,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王宜田,吉林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劉信君發言。
黃強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東北抗聯將士親屬代表等表示熱烈歡迎,向東北抗聯老戰士、老同志和奮起抗擊侵略的東北各族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壯烈犧牲的東北抗聯將士和死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黃強說,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召開這次座談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東北抗聯是我們黨領導下最早與日寇作戰、堅持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犧牲最慘烈的抗日武裝。東北抗聯將士爬冰臥雪、浴血奮戰,以錚錚鐵骨御強敵,用血肉之軀筑長城,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聯將領和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贊歌。
黃強指出,東北抗聯精神是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體現,它植根于東北這片紅色土地,歷久彌新、歷久彌珍,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實際行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就是要鑄就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信仰,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勇于創新、苦干實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就是要凝聚起團結奮斗、共促振興的磅礴力量,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
就是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
就是要練就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能力本領,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一定能”,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黃強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要永遠銘記14年抗戰的苦難輝煌,始終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要永遠銘記東北抗聯將士的流血犧牲,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要永遠銘記偉大東北抗聯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奮力推動東北重振雄風、再創佳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吉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曹路寶主持座談會。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李偉,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有關司局負責同志,中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在長大專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吉林省抗戰主題場館負責人和優秀講解員代表,東北抗聯將士親屬和相關專家學者代表等參加座談會。
以下為黃強在深化東北抗聯歷史研究講好東北抗聯歷史故事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召開深化東北抗聯歷史研究講好東北抗聯歷史故事座談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抗聯的歷史發掘好、研究好、宣傳好”重要指示,回顧東北抗聯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緬懷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流血犧牲的革命先烈,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奮力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為實現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作出積極貢獻。
在這里,我代表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向與會的抗聯將士親屬代表、各位領導和同志們,表示熱烈歡迎!向參加東北抗聯的老戰士、老同志和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東北各族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為抗戰勝利而壯烈犧牲的抗聯將士和慘遭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94年前的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東北抗聯是我們黨領導下最早與日寇作戰、堅持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犧牲最慘烈的抗日武裝。在孤懸敵后的14年里,抗聯將士爬冰臥雪、浴血奮戰,以錚錚鐵骨御強敵,用血肉之軀筑長城,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抗聯將領和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贊歌。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在回憶錄中寫道:“我也讀過不少中外戰爭史,看到過不少反法西斯斗爭的英雄事跡的報道,但是論起戰爭的殘酷性、艱巨性,還沒有一個能超過東北抗聯的。”
1945年9月20日晚至23日清晨,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委員陳云在沈陽用兩晝夜時間,聽取東北抗聯領導人周保中、馮仲云的匯報,對東北抗聯給予高度評價。1949年5月14日,毛澤東對東北抗聯作出結論性評價:“抗聯干部領導抗聯斗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斗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斗爭歷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1955年,毛澤東在授銜儀式上對馮仲云說,你們抗聯比我們長征還要艱苦!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我們黨第一代領導人,在抗戰時期就論述抗日戰爭從1931年開始。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2009年,中央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東北抗聯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李兆麟和八女投江入選。
淡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不懂歷史的民族沒有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4次親臨吉林,每一次都講到東北抗聯。今年清明節前夕,我們隆重舉行紀念楊靖宇將軍公祭儀式,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雄、緬懷先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首次視察長春時,在偽滿洲國中央銀行大樓里說,“這都是用中國勞動人民的血汗建造起來的,是中國人民的勞動成果。”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進一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剛剛完成吉林省唯一一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的改造提升,正在精心打造吉林近現代史展覽。
偉大時代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東北抗聯精神是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體現,它植根于東北這片紅色土地,歷久彌新、歷久彌珍,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續傳承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剛才,聽了8位專家的發言,感到很受教育、很受啟發。下面,我談五點認識,與大家交流。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九一八事變后不久,國民黨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危急形勢下,中共中央第一時間發表宣言,明確抗戰立場,派遣楊靖宇、趙尚志等干部組織抗日武裝。當時,“南楊北趙”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一南一北,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他們有很多共同點:都是令日寇聞風喪膽、寢食難安的抗聯將軍,都曾擔任過省委軍委書記,都曾同一時間被關押在同一所監獄。甚至他們英勇就義后,日本侵略者都殘忍地將他們的頭顱割下,對他們是既恨又敬!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將軍殉國后,頭顱先后在通化、吉林市、長春、哈爾濱保存,1957年9月25日移至楊靖宇烈士陵園。1958年2月23日是楊靖宇將軍殉國18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在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敬獻了花圈。花圈由鐵藝制作,挽聯是帆布的,以便永久保存。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將軍殉國后,頭顱于2004年夏在長春般若寺發現。2008年10月25日,在趙尚志將軍誕辰100周年之際,他的顱骨被安葬在遼寧省朝陽市趙尚志烈士陵園,將軍魂歸故里。歷史充分證明,我們黨在危難關頭指引著抗戰的前進方向,支撐起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新征程上,必須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貫穿各方面全過程,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實際行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矢志不渝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昂首闊步、勇毅前行。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鑄就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信仰。東北抗聯面臨的條件之艱苦、環境之惡劣、戰斗之慘烈,世所罕見,之所以百折不撓、誓死抗爭,靠的就是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信仰。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后,敵人殘忍地剖開他的胃,卻沒發現一粒糧食,只有未消化的枯草、樹皮和棉絮。“紅槍白馬”女英雄趙一曼在獄中遭受幾十種酷刑,仍然堅貞不屈,她說,“你們不用多問,我的主義就是抗日……我有我的目的,進行反滿抗日并宣傳其主義,這是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歷史充分證明,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信仰,始終是我們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堅強保證。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錨定既定目標,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勇于創新、苦干實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凝聚起團結奮斗、共促振興的磅礴力量。楊靖宇將軍是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東北最早、最堅定的實踐者,“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留著子彈打日本”的口號就是他提出來的。1936年2月,東北抗聯就明確提出“凡中國同胞及一切反日武裝軍隊,不分宗教,不論政治派別,不論任何社會團體或個人,不分性別,不分窮富,只要是抗日救國,我東北抗日聯軍便與其行動一致”,使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空前壯大。歷史充分證明,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必須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萬眾一心、勇往直前,奮力譜寫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東北抗聯能夠做到14年抗日紅旗不倒,關鍵在于扎根群眾、贏得民心。當時,東北地區流傳這樣一首民謠,“山腳下,小河旁,門前有棵老白楊,抗聯打仗進山里,別忘我家老地方,有朝一日打此過,進屋喝碗熱豆漿”,充分印證了東北抗聯與群眾的魚水情深。魏拯民曾因病在密營休養,糧食極度缺乏,夾皮溝的陳德壽老人冒著生命危險送來物資。后來,老人被敵人抓住、嚴刑拷打,但他脫困后,再次給魏拯民送去糧食。歷史充分證明,人民群眾是抗日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偉力,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勝利。新征程上,必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把群眾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練就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能力本領。東北抗聯戰士武器落后、供給匱乏、環境惡劣,但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殘酷的斗爭中,東北抗聯從最多時3萬多人銳減到最少時不足2000人,軍級以上領導干部犧牲30多位,師級以上干部犧牲100多位,展現了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東北抗聯在長期斗爭過程中,探索出獨具特色的山地游擊戰術。楊靖宇將軍總結出“四不打”等作戰原則,被《救國時報》譽為“東北三省第一個執行游擊戰術的人”。李延祿依靠游擊戰術,在黑龍江省寧安縣重創日軍,寧安人民送上一面“抗日游擊萬歲”錦旗。歷史充分證明,保持和發揚斗爭精神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新征程上,必須永葆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披荊斬棘、闖關奪隘,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一定能”,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同志們,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我們要永遠銘記14年抗戰這部苦難輝煌的戰爭史,始終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我們要永遠銘記東北抗聯將士為拯救國家和民族危亡而作出的流血犧牲,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偉大東北抗聯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奮力推動東北重振雄風、再創佳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