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期間,有關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話題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在日前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是東盟的全面戰略伙伴和友好近鄰,始終堅定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多次明確表示愿意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毛寧表示,關于議定書的簽署問題,正同東盟國家保持著溝通。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規定各締約國承諾在無核武器區內不得發展、制造或取得、擁有核武器,不得以任何手段部署或運輸核武器及試驗或使用核武器等,還承諾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在其領土內從事同類事項。當然,這些承諾也不得損害締約國使用核能,尤其是為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使用核能的權利。
其實,關于在東南亞建立無核武器區的設想早已提出。1971年,東盟外長特別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簽署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區宣言》,為東盟國家贏得長期和平打下了基礎。冷戰結束后,隨著國際核裁軍趨勢增強,東盟加速推進該計劃。1995年12月,東盟各國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強調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是東盟建立和平自由中立區的重要因素,東盟共同安全意識得到加強。此后,東南亞國家在強調自己不會發展核武器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同時,也積極推動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努力促使東南亞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無核武器區。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建設曾經取得較為明顯的進展,但也仍存在著一些隱憂。相關核大國最初對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存在抵觸情緒,因為該條約界定無核武器區為東南亞所有國家范圍內的區域,包括各國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這對當時擁有核潛艇和核動力航母的美國來說尤其不愿接受。此后,美英澳在2019年9月建立了“奧庫斯”,美英計劃支持和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讓東南亞感受到了核威脅。此外,美國近年來與越南、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紛紛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議》,引起國際社會對核擴散的擔心。
近年來,東盟多次提出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的議題,并敦促參加會議的核大國簽署條約。去年7月,印尼時任外長和防長曾赴法國舉行兩國首次外長防長“2+2”會議,敦促法方同意簽署條約,但似乎不太順利。
中國是最先表態且多次重申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的核大國。中國一方面與東南亞國家積極磋商并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推動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另一方面通過與東盟國家磋商,妥善解決了《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所有遺留問題,展現了中國積極促進地區和平與發展的大國風范。2019年1月30日,五核國在北京舉行會議,同意由中方牽頭與東盟國家溝通,就議定書問題重啟磋商,爭取早日簽署議定書。中國為此與東盟國家及其他四個核大國進行了積極溝通協調。
可以想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的建立最終會得到各核大國的認可,對加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地區和平穩定意義重大,有助于維護東盟國家的根本安全利益。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已明確表示愿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是核武器國家中唯一做出上述承諾的國家,為其他國家提供典范,為全球裁軍、防擴散及和平利用核能作出貢獻。
(作者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原標題:《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一域外核大國總是麻煩制造者》
欄目主編:劉暢 文字編輯:劉暢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周士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