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援引路透社7月13日報道,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稱,澳方不會在沖突爆發前提前派遣軍隊。這背后,是美國正給盟友出難題。美國五角大樓近期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亞明確,若中美因臺灣問題爆發戰爭,它們將扮演何種角色。這看似是在強化地區安全協作,實際算盤打得很精。美國國內經濟被貿易逆差、債務危機纏上,急需要錢支撐軍事策略。煽動地區緊張,盟友就可能被迫增加國防開支,從美國買軍事設備,這樣既能拉動美國經濟,又能圍堵中國。
而且把日澳推到前面,還能分散自身軍事和政治風險。面對美國的要求,日本回應得很曖昧。日本防衛省說“臺灣緊急事態”這種假設性問題“難以作答”,強調應對措施要依據憲法等逐案實施。這不難理解,一旦明確介入臺海,中日關系肯定受影響,日本自身利益會受損。可它又是美國老牌盟友,受美國軍事和政治影響,不敢輕易不聽話。加上美國對日征收高價關稅、催著提高國防開支,已經讓日本首相石破茂不滿,同盟關系本就脆弱,日本更不敢輕易表態。
特朗普(資料圖)
澳大利亞的態度更明確些。阿爾巴尼斯13日拒絕就相關問題表態,還暗示美國自身對臺海沖突也持“戰略模糊”立場。康羅伊也說優先考慮本國主權,不討論假設,軍隊是否派遣由當時政府決定。這不是偶然,阿爾巴尼斯正訪華,要談經濟、旅游等合作,肯定不想因這事影響進程。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之前跟著美國走,導致葡萄酒、煤炭對華出口受阻,經濟吃了大虧。現在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占其貿易總額近三分之一,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3120億澳元,它可不想再冒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
美國這招之所以不好使,和它自己的做法有很大關系。“美國優先”那套,連盟友都坑。就像對澳大利亞,特朗普政府搞關稅大棒,讓澳大利亞也嘗了苦。美國破壞全球自由貿易秩序的行為,也讓盟友看清楚,跟著它不一定有好處。中國的分量也是日澳不敢盲從的原因。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日澳經貿聯系緊密。除了澳大利亞,日本在經貿上也離不開中國市場。要是因為臺海問題和中國鬧僵,經濟損失誰也承受不起。而且中國的實力擺在那,日澳心里清楚,卷入沖突弊大于利。
達爾文港(資料圖)
當然,日澳的拒絕不代表美國會收手。接下來美國可能會用其他手段施壓,比如在軍事合作、經濟援助上做文章。對中國來說,得繼續保持戰略定力,把自己的事做好。持續深化和日澳的經貿合作,用實實在在的利益紐帶增強相互依存,讓它們更清楚和中國對抗沒好處。加強和周邊國家的溝通,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維護地區穩定的立場講清楚,爭取更多理解支持。
不斷提升自身實力,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強了,美國和其盟友才不敢輕舉妄動。美國想讓盟友在臺海問題上選邊站,本質是把盟友當棋子。但日澳的反應已經說明,在國家利益面前,誰也不想當炮灰。這種把自身利益凌駕于盟友之上的做法,只會讓美國同盟體系裂痕越來越大。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正和中國談旅游、清潔能源等合作,澳大利亞清楚和中國搞好關系對經濟多重要。日本也在和中國保持經貿往來,不會輕易因美國要求就破壞這種關系。
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美國要是繼續施壓,可能會有更多盟友反感。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愿意為別人的利益犧牲自己。臺海問題是中國內政,美國和其盟友都不該插手。要是非要攪局,最終只會自食其果。現在國際形勢復雜,各國都在算自己的利益賬。美國想靠施壓讓盟友當“炮灰”,恐怕沒那么容易。日澳的謹慎和拒絕,已經給美國提了醒,霸權那套不好使了。未來美國要是不改變做法,只會越來越孤立。而中國只要堅持走自己的路,維護好自身利益,同時和其他國家互利合作,就能在復雜局勢中占據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