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一直是大陸最關心的核心問題之一,202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在公開場合提到臺灣,還語氣不一般,引發全球關注。
臺媒《自由時報》立刻跳出來,警告說要嚴防俄軍插手臺海,搞得氣氛一下子緊繃,臺媒為啥反應這么大?普京到底說了啥,才讓他們這么緊張?
臺灣緊張炒作俄軍靠近動機
最近臺灣社會突然變得神經緊繃,是因為島內主流媒體《自由時報》發了一篇社論,標題叫“嚴防俄軍引爆臺海沖突”,直接把俄羅斯和臺海局勢聯系到了一起。
文章的大致意思是:俄羅斯可能不只盯著烏克蘭,也可能把注意力轉向東亞,甚至可能和大陸聯手,對臺海局勢搞點事情,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臺灣社會上引起熱議,大家都在猜,難道俄羅斯真的要來東亞攪局?
臺灣官方的反應也很快,“防務部門”立刻出來宣布要更新空襲警報系統,還專門新增了兩個模擬狀況,一個叫“俄羅斯牽制”,一個叫“中國封鎖”。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現在不光防著大陸,連俄羅斯也被列入了“潛在敵人”名單,同時賴清德也趕緊出現在軍事演習現場,對外強調“以戰止戰”,講話口氣很硬,明顯是在配合官方的防備升級,釋放一種強勢姿態。
但說到底,這場風波其實是早些年的一件事引爆的,當時俄羅斯派了兩艘“守護級”護衛艦,突然跑到了臺灣東部海域,最近距離只差臺灣設定的24海里“毗鄰區”一點點,只剩下26海里。
雖然沒真正越線,但已經非常接近敏感地帶,這種舉動在技術層面上確實很微妙,不屬于挑釁,但也絕對引人注意。
更關鍵的是,俄羅斯軍艦并沒有穿越臺灣海峽,而是靠近后就原路返回了,這說明他們還是有意控制局勢,不想引發直接對抗,但也確實是來“露個臉”,讓大家知道他們在這片海域有存在感。
這種既靠近又不過線的做法,被很多臺灣媒體稱作“戰略模糊”,既像是在試探,也像是想保留回旋余地,這種不明不白的舉動,正好讓臺灣各路媒體、政客有了炒作的空間。
臺灣媒體把這當成一個潛在危機的開端,渲染“臺海局勢要變天了”,一邊制造緊張氣氛,一邊借題發揮,直接導致整個社會因此變得更加焦慮,很多民眾也開始擔心:是不是不只要防大陸,現在連俄羅斯也要防?
普京表態支持中國
當臺灣島內因為俄羅斯軍艦靠近東部海域而緊張不安、猜測俄羅斯是不是想來臺?!皵嚲帧睍r,俄羅斯總統普京卻沒有順著這個節奏走,反而說了一番很冷靜、出人意料的話。
普京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大陸根本不需要靠打仗來解決臺灣問題,光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就能完成統一,也就是說,在普京眼里,統一臺灣不靠武力,而是靠“鈔能力”。
這話乍一聽像是臨時想出來的,但其實早有跡可循,早在2021年,普京就講過類似的觀點,他當時就認為,中國的經濟體量和影響力已經大到足以改變整個地區的格局,不需要靠軍事手段來解決臺灣問題。
普京的核心邏輯很清晰:經濟是最有力的工具,實力強了,事情自然會往有利方向發展,而且普京的這番話傳到大陸后,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間接支持,也像是提醒。
很明顯,普京并沒有站在軍事立場上鼓動戰爭,而是認同北京以經濟力量推動統一的戰略,這其實跟大陸長期以來的對臺方針是吻合的,大陸一直強調“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同時也注重“戰略耐心”,從來不輕易談動武。
現實也支持這種做法,大陸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按購買力評價來算,中國早在2014年就已經超越美國,成了全球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畢竟隨著經濟底子越來越厚,處理臺灣問題的方式也變得更有底氣,比起打仗帶來的高風險,高成本的代價,用經濟手段慢慢拉近關系,更符合現實利益,也更容易贏得時間和空間。
所以從普京的態度來看,俄羅斯并不打算在臺海問題上出頭挑事,他們的選擇是站在大陸這一邊,但保持低調,不直接介入,用“象征性表態”來表達立場。
普京的這種不添亂、不刺激局勢的策略,其實也有利于北京保持當前相對可控的局面,可以說普京的“經濟統一論”,不僅是對中國國力的認可,也是在幫北京穩定大局。
美軍底氣不足難撐臺
臺灣島內最近有人擔心,俄羅斯會在臺海制造緊張局勢,想通過這種“圍魏救趙”的策略來幫自己減輕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壓力。
按照這個想法,俄羅斯現在在烏克蘭打得很吃力,被西方制裁得很厲害,如果能在臺海搞點事,吸引美國把注意力從歐洲轉向亞洲,那對俄羅斯來說會是個喘口氣的機會。
這個邏輯聽起來有道理,但其實是從臺灣和美國的角度出發的,完全沒弄明白俄羅斯真正的想法。
從俄羅斯自己的立場來看,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他們根本沒模糊態度,普京多次公開表態,臺灣是中國內部事務,俄羅斯沒打算也沒能力去插手臺海事兒。
相反現在的俄羅斯最需要的是穩定的外交環境,尤其是和中國保持戰略合作關系,中國市場對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無論是賣能源,還是買東西,都是關鍵。
所以說俄羅斯派兩艘軍艦靠近臺灣東部海域,并不是挑事,而是一種戰略配合,給美國傳遞一個信號:“我們站在中國這邊?!?/strong>
說到底,俄羅斯既沒打算真正參戰,也沒那個實力,北京方面當然清楚這一點,大陸對臺政策一直是穩重為主,不主動挑事,但統一目標堅定不移。
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美國才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態度一直模糊,一邊賣武器給臺灣,一邊又不敢明確說會出兵幫忙。
但美國內部的兵棋推演結果顯示,如果真開戰,美軍可能擋不住解放軍,傷亡會很大,美國政界對這個現實心知肚明,嘴上硬氣,心里其實沒底。
綜合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得出更清楚的結論:臺海局勢的最終走向,主要看實力對比,很多專家預測,到2028年,中國的GDP很可能超過美國,不管是按名義匯率還是購買力平價算。
如果真的到那時候,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選擇會更多,手段也更成熟穩健,相比之下,現在這次圍繞俄羅斯軍艦的風波,其實可能只是歷史上的一個小插曲,沒必要太過緊張。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