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間,合盛硅業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寧波合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盛集團)擬以總價26.34億元,向肖秀艮協議轉讓5.08%的公司股份。
協議顯示,此次協議轉讓股份的價格為43.90元/股。對比可見,肖秀艮入股合盛硅業的成本,和合盛硅業7月16日收盤價48.71元相比,折價近10%。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合盛硅業第三、第四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5.18%、2.29%。若上述交易完成,肖秀艮持有合盛硅業5.08%股份,或將成為合盛硅業第四大股東。此前,肖秀艮還曾出現在其他A股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上述交易前,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羅立國、羅燚、羅燁棟合計直接持有合盛硅業78.59%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將降至73.51%。
可見,受讓方肖秀艮作為自然人股東實力不俗。公告顯示,肖秀艮,性別女,地址為上海市黃浦區。
公司官網顯示,合盛硅業由寧波合盛集團于2005年投資成立,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全球最完整的硅基全產業鏈公司,也是業內唯一同時具備工業硅、有機硅、多晶硅、光伏組件等生產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浙江、新疆、云南、四川、黑龍江等地有生產基地。
羅立國1956年出生于浙江慈溪。公開信息顯示,他曾成立過工藝品廠,編制草帽日賣上萬頂,年出口創匯數千萬美元。還曾與知名房企合作開發地產市場
據長江商報,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羅立國首次接觸硅材料,就產生了濃厚興趣。2000年,羅立國成立寧波羅寧硅酮制造有限公司,主營硅橡膠產品。5年后成立合盛硅業,從石英砂中提取加工工業硅,再通過高精度提純成有機硅、多晶硅。
圖片來源:合盛硅業官方微信
2017年10月,合盛硅業IPO上市成功,IPO募資13.66億元,投向年產1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等。
2021年9月14日,合盛硅業股價攀升至歷史高峰259.80元/股,市值達2790億元。羅立國及其一子一女直接間接合計持有公司78.59%股份,羅氏家族僅持股合盛硅業的財富就達到2193億元,成為寧波首富。
曾經風光無限的寧波“硅王”,如今為何要打折甩賣股份?
公告顯示,合盛集團此次擬協議轉讓部分合盛硅業股份,主要是自身資金需求和上市公司發展需要。
近期,合盛集團多次發出缺錢信號。
5月16日,合盛集團質押持有的合盛硅業部分股股份,融資用途為償還債務。
7月3日,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羅燚再次質押部分股份。公告顯示,截至當日,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羅立國、羅燚、羅燁棟,累計質押所持合盛硅業的股份數量達4.51億股,占其所持合盛硅業股份總數的48.52%,占合盛硅業總股本的38.13%。
為緩解資金鏈緊張,合盛硅業也積極融資。2月11日,合盛硅業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BS)進行融資,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40億元,目的是用于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3月,子公司新疆東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獲9億元增資。
而且合盛硅業近期業績不甚理想。7月15日,合盛硅業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為-4億元至-3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扣非后凈利潤為-5.5億元至-4.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合盛硅業預計其2025年上半年出現階段性虧損,主要源于同期工業硅下游需求整體處于弱勢。
公告顯示,在光伏行業自律公約影響下,多晶硅整體開工率處于低位,并且受工業硅、多晶硅的供需出現階段性失衡,以及期貨和現貨套保等影響,工業硅、多晶硅的期貨與現貨價格均持續下行。
合盛硅業公告稱,自2025年二季度以來,光伏搶裝潮逐漸退坡,終端需求階段性降溫,價格跌幅明顯擴大。公司的工業硅銷售價格同比出現明顯下滑。
財報顯示,受硅料價格下跌影響,合盛硅業凈利潤連續下滑了三年。2024年,合盛硅業實現的營業收入為266.92億元,同比微增0.41%;歸母凈利潤17.40億元,同比下降33.64%。
2022年、2023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36.57億元、265.84億元,同比增長10.62%、12.3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1.48億元、26.23億元,同比下降37.39%、49.05%。
除了凈利潤大幅下滑,其更嚴峻的挑戰實際上是在負債方面。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業在建工程361.44億元,占總資產的近四成,較2024年末的351.13億元增加了10.3億元。僅2024年,公司在建工程累計投入金額98.65億元。
誠然,激進擴張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截至今年一季度,合盛硅業擁有貨幣資金21.66億元,但其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卻高達158.36億元,資金缺口超百億元。同時,公司長期借款高達139.41億元。
在此背景下,合盛硅業股價表現并不算太好,若從最高位算起,至今其跌幅已超過80%;若從年內算起,其跌幅超過了15%。受此影響,羅立國家族財富也是大幅縮水。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合盛硅業合計派發現金紅利5.28億元。由于合盛集團由實控人家族100%控股,這也意味著有4.15億元將落入羅氏家族的口袋。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孫志成 綜合公開資料、長江商報、中國基金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