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四川省委官網顯示,張志君已任共青團四川省委專職副書記,分管基層建設部、學校部、社會聯絡部(志愿者工作部)、省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
公開資料顯示,張志君,男,漢族,中共黨員,1982年2月生于甘肅武威。
2005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學專業,獲法學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國際合作項目社會工作專業,獲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張志君于2005年7月參加工作,先后奔赴革命老區巴中和高原藏區巴塘,投入到脫貧攻堅的艱苦奮戰中,在2024年2月四川省委“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中獲得一等功獎勵。
張志君曾任共青團四川省委基層建設部部長、共青團四川省委辦公室主任等職。
張志君曾獲兩次破格提拔的機會。第一次是因為他編制巴中市的專項規劃,工作能力得到組織、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第二次破格提拔主要得益于當時的干部公選政策,考試內容有關社會熱點問題,他在發改委、市政府研究室的工作經驗為他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2年底,組織把張志君調到了團省委,后到巴塘縣掛職,2016年,張志君到巴塘的一個月時間內,他走遍了12個脫貧摘帽村。后來,又走訪了所有的鄉鎮、31個貧困村,去過最多次數的貧困村達13次。通過高強度、高效率的走訪,張志君對貧困群眾的貧困原因、發展意愿有了更深層次地了解,進一步理清了全縣61個貧困村、2023戶9077名貧困對象的致貧原因,為因村、因戶、因人施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巴塘縣最遠的鄉鎮是地巫鄉,距離縣城不到200公里,但開車需要6個小時。沿途滾滾的金沙江,“單行道”式的公路,讓坐車的人時刻抓緊把手,不敢有絲毫放松。張志君去過多次,但前3次都爆胎了。但這更加堅定了張志君扶貧的決心:不能讓老百姓的脫貧車在奔康路上爆胎。縣委書記、縣長聽說爆胎的事后,考慮到張志君是掛職干部,建議他不去地巫鄉,但是,張志君卻說,“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年輕干部沖上前去戰天斗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巴塘縣的貧困戶、貧困村都順利脫貧,他個人也獲得“2018年全省脫貧攻堅獎”。
來源:白鷺洲知政綜合共青團四川省委官網、蘭州大學校友網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