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進展新成效,并答記者問。
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是科技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面。2023年,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啟動。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回答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累計達102.5萬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轉讓許可達12.7萬次,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在存量專利盤活方面,指導全國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完成了全部存量專利的盤點和價值分析,篩選出68萬件發明專利納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組織45萬家企業開展精準對接,做好匹配推送。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專利動態盤點入庫工作機制,及時做好新增專利的盤點,為可轉化專利資源庫不斷注入源頭活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累計達102.5萬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轉讓許可達12.7萬次,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在服務產業發展方面,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篩選出9000余家高成長性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支持,按需匹配專利預審、專利導航、轉化對接、投融資等個性化服務。指導各地圍繞細分產業鏈開展知識產權強鏈增效工作,培育了一批高價值專利組合。支持8省市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優化政策機制方面,指導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建立以產業化前景為核心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和專利轉化盡職免責改革,支持地方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安心屋”等試點,積極推廣“先使用后付費”、“開放許可”等轉化模式,助力更多中小企業高效、低成本使用專利技術。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我國知識產權運用已取得新成效,專項行動,成功推動一大批專利實現轉化和產業化。
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從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
今年是專利轉化運用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也是決戰決勝之年。
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突出目標導向和工作重點,推進專利轉化運用機制化、常態化、長效化。
認真總結兩年多來的實踐經驗,把好的經驗做法固化下來,形成長效機制。繼續下大力氣盤活存量專利,千方百計做優增量專利,不斷夯實專利轉化的質量基礎。同時,根據后端專利轉化的效果,不斷改進前端的專利申請和審查政策,形成反饋機制,建立工作閉環,實現良性循環。對這幾年專利轉化運用中相關工作進行大數據深度分析,弄清楚哪些領域存量專利多、哪些領域專利轉化運用好,實現精準施策、靶向攻堅。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樊宏偉
(人民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