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七點鐘,地鐵站口、早餐攤前,排隊買包子的人絡繹不絕。熱騰騰的饅頭、油條、豆漿、咸菜……一手一個,啃著就走。
有人問:“現在癌癥那么多,是不是天天吃包子吃出來的?”先別急著把鍋甩給包子。癌癥不是一頓早餐、一個包子就能引起的,但一些長期的飲食習慣,確實能悄悄地把身體推向危險的邊緣。
尤其是有些早餐,看起來平平無奇,實則對身體百害無一利。如果你每天早上都在草草對付,或者覺得“吃不吃無所謂”,那就要小心了,身體可不是鐵打的。
說到“最差的早餐”,其實不少人都中招了。油炸食品排第一。油條、炸糕、煎餅果子,香是香,可高溫油炸會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長期攝入會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風險,尤其是反復使用的老油,更是“毒上加毒”。
緊隨其后的是隔夜剩飯剩菜,特別是綠葉菜和動物肝臟,隔夜后容易滋生亞硝酸鹽,一旦進入胃里,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亞硝胺類致癌物,這可是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列入的一級致癌物。
第三類危險早餐是高鹽腌制食品。比如咸菜、榨菜、咸鴨蛋。咸香爽口的背后,是高鹽攝入對胃黏膜的不斷刺激,還會破壞胃酸平衡,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風險。
這個細菌可是胃癌的頭號推手。還有一種常被忽視的,就是長期不吃早餐。空腹時間過長,胃酸照常分泌,胃黏膜卻沒有“工作對象”,時間一久,胃炎、胃潰瘍找上門,甚至為胃癌埋下隱患。
不少人問:“那我吃點面包牛奶總沒錯吧?”要看是哪種面包。高糖高脂的奶油面包、甜甜圈,熱量高、營養低,血糖飆升又掉得快,不僅讓你上午昏昏沉沉,更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和胰腺癌的風險。別以為年輕就可以放肆,身體會記住每一次“將就”。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說:“我家人天天吃油條咸菜,身體好得很。”可統計不會說謊。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400萬,其中胃癌、腸癌、食管癌高居前列。
很多人一查出來就是中晚期,治療難度大、花費高,還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尤其是40歲以上、有家族癌癥史、長期抽煙喝酒、飲食重口味的人群,更要警惕。別等身體出問題才后悔,健康不能靠僥幸。
那到底該怎么吃早餐,才能吃出健康?其實并不復雜。要遵循一個原則:營養均衡、少油少鹽、不過度加工。
優質蛋白比如雞蛋、豆腐、牛奶,加上全谷物如燕麥、全麥面包,再配點新鮮蔬果,就是一頓好早餐。別小看這一餐,它能穩定血糖、保護胃黏膜、提升代謝、減少炎癥反應,長期堅持,對預防消化道腫瘤、代謝性疾病都有幫助。
除了吃得對,還有一點很關鍵——規律作息。熬夜、壓力大、三餐不定,都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影響腸胃蠕動,破壞免疫力。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
其實養生不難,從每天按時吃一頓好早餐開始。就像健康中國行動里提倡的那樣,“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治病是醫生的事,但防病得靠我們自己。體檢不能忽視,特別是有胃腸道不適、消化不良、大便習慣改變、體重突然下降等表現時,別拖,早點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對自己、對家人最好的負責。國家現在推行癌癥篩查下沉到基層,不少地方的社區醫院就能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大便潛血試驗,方便又實用。
說到底,包子不是罪魁禍首,關鍵是我們怎么吃、怎么搭配。別讓“將就一口”變成“將就一生”。早餐吃得好,不只是為了不餓肚子,更是為了給身體打下堅實的基礎。別再迷信什么“排毒餐”“網紅餐”,健康從來不靠花哨,靠的是日復一日的好習慣。
這一口早餐,是一天的起點,也是健康的起點。愿你我都能從清晨的第一口開始,對自己好一點。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R].2020. [2]中國抗癌協會.中國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年版)[S]. [3]王雪麗,張志遠,李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關系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23,43(09):640-64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