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央視新聞消息,2025年7月14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nèi),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面對北約秘書長呂特,揭曉了他醞釀已久的涉俄“重大聲明”。這位曾在競選時豪言“24小時內(nèi)結束俄烏沖突”的總統(tǒng),如今卻劃下一道冷酷的時限——50天。
“如果我們在50天內(nèi)沒有達成協(xié)議,我們將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稅率約為100%。”特朗普語調(diào)強硬。更引人警覺的是其后隱藏的“次級關稅”利刃——據(jù)白宮官員解釋,若俄烏談判破裂,不僅俄羅斯將承受100%關稅重壓,任何采購俄羅斯石油的國家也將面臨次級關稅的連帶打擊。這一設計顯然針對俄羅斯能源的主要買家。
同一天,另一場交易浮出水面。特朗普宣布美國與北約達成“完全批準,全部執(zhí)行”的協(xié)議: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tǒng)。他特別強調(diào),這些武器“非常快”、預計“數(shù)日之內(nèi)”就能運抵烏克蘭戰(zhàn)場,而北約將“迅速支付數(shù)十億美元”并承擔全部費用。德國、芬蘭、丹麥等七國已明確加入這一“重新武裝”烏克蘭計劃。
特朗普(資料圖)
軍事豪賭與經(jīng)濟絞索同步落下。澤連斯基迅速與特朗普通話,稱之為“非常積極”的對話,并感謝美德挪三國增援“愛國者”導彈。然而莫斯科的反應截然相反。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直言,美國恢復供武是“倒退”,但“不會改變前線局勢”。國防委員會主席卡爾塔波洛夫更尖銳指出:“如果特朗普真想解決烏克蘭問題,他該對烏克蘭揮拳,而非威脅制裁俄羅斯。”
這場危機背后,美國的軍工機器正悄然加速運轉。據(jù)披露,美軍已計劃將“愛國者”導彈的采購目標從3376枚大幅提升至13773枚——激增至原先的四倍。2026財年相關預算申請高達13億美元。分析直指要害:美國采取“有償援助”模式,讓烏克蘭提需求、歐洲國家出錢、北約統(tǒng)一采購,最終訂單回流美國軍火商。戰(zhàn)爭,成了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
澤連斯基(資料圖)
針對美方行動升級,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在7月15日作出清晰回應:“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一貫明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他特別強調(diào):“關稅戰(zhàn)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呼吁各方多做有益于“勸和促談”的事。當被問及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揚言對與俄貿(mào)易國家征收500%關稅的威脅時,林劍再次重申了這一原則立場。
從“24小時結束戰(zhàn)爭”的豪言,到50天倒計時的最后通牒;從凍結援助到加速輸送先進武器;從直接制裁到以次級關稅威懾第三方——特朗普政府的俄烏策略充滿矛盾與搖擺。100%關稅像記重拳,次級關稅則是藏在身后的匕首,而軍火訂單則是精心設計的利益閉環(huán)。當戰(zhàn)場硝煙與關稅壁壘交織,真正的危機早已超越地理邊界。
俄羅斯(資料圖)
歷史反復證明,槍炮與關稅筑不起和平的基石。當導彈采購量翻四倍之時,當貿(mào)易通道被關稅利刃割裂之際,各方更需清醒:通往和平的唯一窄門,依然是談判桌旁那條布滿荊棘的路。喧囂的武器交易與關稅威脅之下,唯有對話才能讓和平的微光穿透重重陰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