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表演藝術家、導演劉勁與青年導演藝兮聯合執導的電影《天寶》,自7月10日全國公映以來,憑借其深刻的思想內涵與精湛的藝術呈現,贏得了觀眾與業界的一致好評。影片不僅通過宏大的敘事結構和震撼人心的視聽效果展現了民族史詩的厚重感,更因其極具藝術感染力的音樂創作,成為今夏銀幕的一大亮點。
在著名音樂人容中爾甲擔綱音樂總監的指導下,《天寶》的配樂貫穿全片,深度參與敘事節奏與情感表達。眾多樂評人指出,影片音樂并非簡單的背景陪襯,而是與劇情、人物、情緒深度融合,成為講述信仰與覺醒的重要媒介。不少觀眾也表示:“在電影院聽一場《天寶》,不僅震撼雙眼,更震動心靈。”
如果說一部史詩電影的震撼是靠畫面塑造出來的,那靈魂的余韻,一定是配樂賦予的:影片伊始,配樂便以鮮明的地域特質奠定了全片的基調。低沉悠長的藏族長調、莊嚴肅穆的法號回響、虔誠的藏語吟誦,這些根植于雪域高原的獨特音色,瞬間將觀眾帶入那片充滿信仰力量的土地。當主角天寶還是一位心懷朝圣之念的小扎巴時,配樂營造出一種空靈、神秘、超脫塵世的宗教氛圍。這種音樂處理并非浮于表面的民族風情展示,而是真正融入了那片土地的精神血脈,成為影片史詩感不可或缺的基石。
影片在人物思想轉變的刻畫中,配樂亦起到關鍵作用。當天寶首次接觸紅軍,面對傳統信仰與新思想的沖擊與矛盾,其內心的信仰開始動搖,借由音樂娓娓道來。此時的配樂表現得極為克制而精準。它運用豐富的器樂語言和旋律線條,編織出一種人在命運十字路口特有的懸浮感與不確定性。有專業網友在微博點評,此段配樂的高明之處在于,它不著重于講述外部事件,而是專注于刻畫“人”如何在內省與掙扎中,逐漸成為“信仰”的承載體這一復雜的心路歷程。
而在片中紅軍進入藏區,解放農奴、與藏民平等交流、發布藏語通告等詮釋“自由”與“解放”主題的關鍵段落。配樂并未采用慣常的高亢激昂的“主旋律”進行情緒轟炸,而是另辟蹊徑。它運用輕快而溫暖的旋律,織就了一段如春雪消融般自然流淌的“自由之聲”。這種音樂處理,讓“解放”這一抽象概念變得可感可觸,其蘊含的溫情與希望,反而更能直擊觀眾內心,引發強烈共鳴。這一刻,音樂不動聲色地走進觀眾內心。
在表現紅軍進入藏區、推動民族解放的重要段落中,音樂選擇輕柔而溫暖的旋律,代替激昂的主旋律渲染,使“自由”與“平等”這一宏大主題具備了切實可感的人文溫度。而影片中少女央珍的犧牲場景,則通過音樂節奏的驟停與隨后女聲哼唱的緩緩升起,傳遞出深切的悲憫與無言的痛楚,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情感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片尾曲是由容中爾甲與片中女主角卓依娜姆共同演唱。這首作品延續了整部影片音樂的精神氣質,以溫柔而堅定的旋律,傳達出對信仰、生命與家國的深情告白。歌曲旋律源自藏地傳統音調《啦哩謝莫》,配器則融合了現代交響與民族器樂,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現代聽感的流動與張力,成為銀幕落幕后最打動人心的余韻。
在當下以快節奏與刺激為主導的視聽環境中,《天寶》的音樂創作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恢復了電影音樂的敘事功能,更成為影片精神傳達的橋梁,賦予史詩敘事以沉靜而有力的內核。當銀幕光影漸熄,《天寶》的旋律卻仍在心中激蕩。它不只是背景,更是敘事的筋骨、情感的血液、信仰的回響。從雪域長調的深沉召喚,到央珍犧牲時的寂靜悲歌…….讓一段厚重的民族史詩擁有了直擊靈魂的“聲”命力。
編輯:黃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