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天津的胡同里,總飄著相聲的調子。曹云金就是聽著這些調子長大的,三四歲時就蹲在收音機旁學繞口令,街坊鄰居常說:“這孩子嘴皮子溜,是吃相聲這碗飯的料。” 誰也想不到,這個從小愛逗樂的天津娃,后來會被貼上 “欺師滅祖” 的標簽,更沒人料到,十多年后他能靠直播說相聲重新火遍全網。
2002 年,郭德綱還沒成 “相聲一哥”,德云社在北京的小劇場剛支起攤子。18 歲的曹云金從天津跑到北京,揣著對相聲的執念拜師。那時候條件苦,他白天跟著師父吊嗓子、背段子,晚上就睡在小劇場后臺,鋪蓋卷一攤就是床。他腦子靈,別人練十遍的活兒,他聽兩遍就能學個七八分,還總琢磨著加新包袱。郭德綱常當著徒弟們夸他:“云金有靈氣,肯下笨功夫。”
沒幾年,曹云金就成了德云社第一個能挑大梁的弟子。在小劇場攢底時,《黃鶴樓》《報菜名》這些段子被他說得有滋有味,臺下掌聲就沒斷過。有老觀眾回憶:“那時候就盼著他出場,一開口就有包袱,比現在的有些演員穩多了。” 他跟著郭德綱上電視、跑商演,成了圈里小有名氣的 “大師兄”,粉絲追著送花送禮物,風光無限。
可這份風光沒能持續太久。德云社火了之后,商演一場接一場,曹云金覺得自己干著臺柱子的活兒,分成卻沒跟上,心里漸漸有了疙瘩。2010 年郭德綱生日宴上,酒過三巡,他忍不住拍了桌子,把對工資的不滿說了出來。這事還沒平息,“師娘下跪” 的消息又傳了出來 , 師娘王惠為了勸他,在后臺給他跪下了。照片傳到網上,“曹云金逼師娘下跪” 的說法鋪天蓋地,“欺師滅祖” 的帽子死死扣在了他頭上。
后來郭德綱發長文罵他 “欺天滅祖,悖逆人倫”,他也不甘示弱,一條條列 “證據” 回應。這場師徒反目,讓曹云金成了 “過街老鼠”,演出商不敢找他,老觀眾罵他忘恩負義。他離開德云社時,幾乎是凈身出戶,在北京南城租了個小劇場,掛塊 “聽云軒” 的木牌子,就這么重新開始了。
頭幾個月,臺下稀稀拉拉坐著幾十個人。有次下大雨,劇場漏雨,觀眾走得只剩三個,他照樣站在臺上,把《報菜名》說完整,下臺時嗓子都啞了。網上嘲諷沒斷過,說 “聽云軒早晚得黃”,他不回應,就悶頭演。小劇場從周二到周日排滿場次,票價定得比德云社低一半,還是沒人來。就這么熬了七八年,他帶著徒弟們每周雷打不動演三場,段子寫了一摞又一摞,沒人知道他是怎么撐過來的。
轉機出現在 2023 年年底。曹云金在抖音開了直播,屏幕上就一張桌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他穿著簡單的大褂,一分錢門票不要就開說。頭一場就來了幾十萬人,后面一場比一場火,最多的時候兩百多萬人同時在線。他不搞花里胡哨的互動,就安安靜靜說段子,說到包袱處自己先咧開嘴笑,眼角的褶子都透著親切。網友們突然發現,這曹云金說相聲是真有東西,《報菜名》《地理圖》這些老段子被他說得滴水不漏,新寫的包袱也接地氣,評論區里叫好的越來越多。
現在的曹云金,不僅直播場場數據亮眼,還當上了文旅大使,幫著地方做宣傳。在云南墨江推廣普洱茶時,他穿著素色襯衫,拿著茶餅跟主持人嘮家常,從茶葉產地說到沖泡講究,時不時蹦出兩句俏皮話,一點沒有以前舞臺上的鋒芒畢露。網友們看著這個說話客氣、眼神真誠的他,再想想當年那個 “叛出師門” 的愣頭青,都忍不住感慨:“這變化也太大了。”
而德云社這邊,最近幾年時不時能看到徒弟們的爭議,老觀眾也念叨著 “新人頂不上來”。有網友對比后調侃:“以前總說曹云金離了德云社不行,現在看來,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
其實相聲這行,說到底還是得憑本事吃飯。曹云金用十年時間證明,就算摔進泥里,只要手里的活沒丟,就總有爬起來的一天。現在他直播時,總有老觀眾在評論區說:“又聽到當年小劇場的味兒了。” 對一個相聲演員來說,這大概就是最好的認可。
你覺得曹云金的翻紅是偶然嗎?評論區聊聊吧。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