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陷入困局:陣容臃腫、財政吃緊、引援失準,鋒線問題成最大難題
當2024/25賽季結束時,曼聯以凈勝球-10的糟糕成績收官——這一數據比上一賽季(-1)整整惡化了十倍。即便不是戰術專家,也能看出紅魔進攻端的問題已嚴重到何種地步。
按理說,引進一名新前鋒應成為今夏轉會窗口的首要任務。但現實卻令人啼笑皆非:曼聯一邊“人滿為患”,一邊又“無將可用”。
陣容臃腫卻不精銳
翻開曼聯官網公布的33人大名單,許多球迷都會感到震驚——這支球隊竟有如此龐大的陣容規模,甚至遠超一支沒有參加歐戰球隊應有的配置。
但如果剔除那些已經不在計劃中的球員,如拉什福德、桑喬、安東尼和馬拉西亞,以及年輕小將,真正具備即戰力的球員只剩下24人,勉強達到一個賽季所需的最低標準。
更令人擔憂的是,上述四名邊緣球員每周薪資高達82.5萬英鎊。這個數字恰恰反映了曼聯過去十年來在引援上的盲目與混亂:高薪簽下、低效使用、難以甩賣。
桑喬:四年表現低迷,只剩一年合同,基本沒有轉售價值;
安東尼:盡管仍有一定市場,但很難收回當初超過8000萬英鎊的轉會費,預計最多只能換回3000萬英鎊;
拉什福德:薪資高達30萬英鎊/周,狀態和態度都令人失望,租借或許是唯一可行方案。
鋒無力,引援也難解渴
理論上,曼聯并不缺乏前鋒資源。他們先后花費重金引進了霍伊倫德(6400萬英鎊)和齊爾克澤(3650萬英鎊),但這兩筆交易都沒能帶來預期中的效果。
齊爾克澤:雖然技術不錯,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強力中鋒;
霍伊倫德:上賽季僅打入10球,跑動和終結能力均顯稚嫩,隊內甚至已有聲音建議將其出售。
諷刺的是,就在去年夏天還被寄予厚望的丹麥小將,如今卻被視為一筆“不值得的風險投資”。而國米早在6月就曾試探過收購他的可能性。
引援體系老化,決策失誤頻發
在新老板吉姆·拉特克利夫爵士和體育總監威爾科克斯的帶領下,曼聯正試圖重建俱樂部的競技架構。然而,他們在轉會市場的反應依然遲緩且保守。
原本被視為理想目標的德拉普最終選擇了切爾西,再次讓曼聯在引援中“慢人一步”。而由于財政困境,曼聯連這樣一位性價比高的球員都難以負擔。
目前,曼聯正公開向球迷承認自己面臨利潤與可持續性規則(PSR)的壓力。而在當前市場上,一名優質前鋒的價格至少要6000萬至7000萬英鎊——幾乎是他們預算的兩倍。
因此,像戈森斯或埃基蒂克這樣的名字早已淡出視野,唯一還算現實的目標本亞明·舍什科如今身價也飆升至5500萬至6000萬英鎊之間,萊比錫RB并無出售意愿。
過去四個賽季,曼聯最重要的引援總是等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2019年:馬奎爾
2022年:卡塞米羅
2023年:霍伊倫德
2024年:烏加特
每一次都是“沖刺簽約”,既缺乏充分準備,也難以最大化效果。今年,這種模式極有可能再度上演,只是這一次,曼聯真的等不起了。
上賽季全隊打進52球,在英超前10名球隊中排名墊底,甚至低于水晶宮(55球)。這是一個無法辯解的事實。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前鋒問題,無論戰術如何調整、結構如何重組,都將毫無意義。
曼聯現在最不需要的,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名字,而是一套清晰的戰略——擺脫薪資包袱、清理冗員、果斷談判。為了引進一名真正的頂級9號位球員,俱樂部必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決斷力。
曼聯需要一個能在禁區里解決問題的“殺手”,也需要一個能在轉會市場上精準出擊的“操盤手”。而且,他們需要這一切——立刻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