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沉寂影壇32年的“小品之王”陳佩斯,帶著自導自演的《戲臺》在北京首映。
當天,掌聲雷動,觀眾滿懷期待,盼著7月17日正式上映。
結果等來的卻是影片延期的消息。
有人調侃,老藝術家也逃不過被資本安排;有人惋惜,連陳佩斯也得為“商業大片”讓步。
這背后的原因,讓人感嘆:吃相太難看了。
7月14日,71歲的陳佩斯通過短宣布,他傾注多年心血的新片《戲臺》將延期上映。
原定于7月17日的檔期被迫推遲至7月25日。
花白的眉毛和胡須下,是一個老藝術家對作品深深的無奈。
《戲臺》改編自陳佩斯2014年的同名話劇,十年來在全球70多個城市巡演超過360場,堪稱國產話劇的藝術典范。
影片以民國戲班為背景,文化厚重、情感真摯,是一部集文化、藝術于一體的精品力作。
首映時,朱時茂淚灑當場稱“我這是第一次為佩斯哥哭”,
潘長江贊嘆影片巧妙融合喜劇與戲曲,蔡明也被真情打動。
更是有觀眾留言:“等了三十多年,終于有一部真正能觸動心靈的電影。”
但是,質量極高的《戲臺》卻遭遇了市場的冷遇。
暑期檔檔期競爭異常激烈,熱門IP與流量明星電影扎堆上映,影院的黃金時段被商業大片占據殆盡。
《戲臺》排片率從最初的15%被壓縮至個位數,甚至全都是午夜和凌晨的冷清場次。
這種情況讓人不禁聯想到了許多高質量文藝電影的遭遇。
比如2016年上映的電影《百鳥朝鳳》,是一部講述嗩吶傳承的藝術片。
影片具備極高的文化價值,卻因無力宣傳陷入“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更令人唏噓的是,上映后影院的排片不足1%,導致票房極其慘淡。
無奈之下,制片人方勵在影院門口下跪,呼吁院線給予公平的排片機會,這才引發輿論關注。
輿情發酵后,影院才開始重新排片,《百鳥朝鳳》才得以逆風翻盤。
最終收獲9000多萬美元票房,也獲得諸多專業影評人和觀眾的高度評價。
說到底,《戲臺》現在遇到的麻煩,也是資本在拼命追逐利益的結果。
資本眼里只有“流量明星”,還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覺得這樣才能吸引觀眾、賺大錢。
《戲臺》呢,不靠明星和特效,只有真功夫和對藝術的熱愛,所以就被市場給“邊緣化”了。
排片被擠到冷門時段,又沒有宣傳的經費,想讓更多人看到,真的是難上加難難。
在這種情況下,陳佩斯和他的團隊也只能無奈地做出延期的決定,試圖為影片爭取一個相對公平的展示窗口。
陳佩斯在宣布延期時坦言,現在他每天都如坐針氈,痛心卻無可奈何。
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只是一再道歉,并向所有期待這部電影的觀眾表示感謝。
為了盡量彌補觀眾們,他和團隊還特別安排了7月15日至20日的限時點映。
哪怕只是在小范圍放映,他們也想盡最大努力,不辜負觀眾的期待和他們對藝術的信任。
現在的市場環境里,大家太關注流量和爆點,很多人都把真正的藝術給忘了。
大家追求快餐式的娛樂,反而忽視了那些用心打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
真希望以后能多給《戲臺》這樣的電影機會,讓更多人看到它、感受到它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