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共接報火災55.2萬起,亡1084人、傷1149人,直接財產損失40.8億元……7月17日上午,國家消防救援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25年上半年消防安全形勢,介紹嚴格規范消防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情況。
上半年共接報火災55.2萬起 電氣故障和生活用火不慎引發火災較多
國家消防救援局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高級指揮長劉激揚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處置各類警情124.2萬起,比去年同期增加7.7%,共出動消防救援人員1402.2萬人次、消防車253.6萬輛次,從災害現場營救被困人員9.8萬人,疏散遇險人員4.7萬人。上半年,應地方政府商請,出動撲救森林火災187起。同時,開展森林防火執勤3799次,出動91.3萬人次在26個省(區、市)的135處重點地域靠前駐防。
從火災情況看,今年上半年共接報火災55.2萬起,亡1084人、傷1149人,直接財產損失40.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起數上升0.04%,基本持平;亡人、傷人、損失分別下降6.2%、16.9%和9.3%;其中,較大火災37起,同比減少8起;重大火災2起,同比持平;未發生特別重大火災,同比減少1起。
從上半年火災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從火災類型看,戶外火災占比較大。共接報各類戶外火災29.6萬起、占比53.6%;建構筑物火災21.1萬起、占比38.3%;交通工具火災4.5萬起、占比8.1%。
從城鄉分布看,農村火災及亡人占比均過半。農村地區火災35.4萬起、亡556人,分別占火災和亡人總數的64.1%和51.4%。
從查明起火原因的火災看,引發火災較多的有四類原因。一是電氣故障,引發14萬起,占25.4%;二是生活用火不慎,引發11.4萬起,占20.7%;三是吸煙,引發的火災占18.7%;四是遺留火種,引發的火災占18.6%。
從時段分布看,夜間亡人風險高。22時至6時,火災起數只占火災總數的15.1%,但亡人數占比42.1%。該時段發生的較大火災占總數的56.8%。
需要注意的是,經營性小場所發生多起大火,多存在“三合一、多合一”問題。經營性小場所較大火災8起、亡38人,重大火災1起、亡22人,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起數下降2起,但亡人上升39.5%。9起大火中有6起發生在小商鋪小門面,均為“三合一、多合一”場所。
老舊電動自行車和蓄電池淘汰需要較長周期 非法改裝行為還大量存在
去年以來,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家消防救援局會同有關部委,牽頭開展電動自行車、人員密集場所動火作業和建筑保溫材料安全隱患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門按要求落實監管責任,細化工作措施,今年上半年,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7048起,同比下降44.7%;焊割作業引發火災2243起,同比下降26.5%;接報外墻保溫材料相關火災715起,未造成人員死亡,且從1月份的233起,逐月下降至6月份的45起,下降趨勢明顯。
國家消防救援局新聞發言人孫毅軍說,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在各地各部門各企業單位的共同努力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6個環節22項重點任務穩步推進,行業發展和使用環境不斷改善,火災總量不斷下降,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從目前形勢看,一些環節任務還不容樂觀,一些根本性問題還沒完全解決,需要加快推進。
一是停放充電設施建設還有缺口。現在全國住宅小區已建成投用充電端口有3900余萬個,住宅小區總體配建比約為20%,這個數字距離各地確定30%左右的目標值還有一定差距。區域發展也不平衡,江西、寧夏建設較快,廣東、廣西、山東等地配建比較低、缺口較大。
二是老舊電動自行車和蓄電池淘汰需要較長周期。全國在用電動自行車總量約為3.8億輛,盡管國家推出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政策(今年上半年已置換舊車846.5萬輛),但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置換為符合新國標的安全水平較高的新車,老舊車輛和電池帶來的火災隱患將長期存在。
三是違規停放行為屢禁不止。近期上海楊浦一5層居民樓發生火災,造成4人受傷,就是停在一樓樓梯間的電動自行車自燃所致,而在樓外非常近的地方就有一處停車棚,說明部分居民的風險意識和安全使用習慣尚未形成,各有關方面還應加大宣傳教育和規范管理力度。
四是非法改裝行為還大量存在。近期央視報道了廣西南寧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已形成產業鏈問題,一個市場里數十家店鋪都現場提供改裝服務;電商平臺上也有不少店鋪公開直播做起了銷售、改裝一條龍的生意,聲稱“除了車牌是電動自行車的,其他都是摩托車配件”。今年以來,各地開展質量監督抽查1583批次,立案查辦非法改裝案件1767件,召回缺陷產品974批次、產品11.9萬件,但從實際情況看,查處力度還不夠,還有很多監管難點。
經營性小場所火災亡人上升39.5% 將開展針對性排查整治
國家消防救援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消防救援局辦公室一級指揮長韓曉鵬介紹,今年上半年接報的較大以上火災中,雖然經營性小場所的火災起數下降,但造成的亡人上升了39.5%,顯示這類場所亡人比較突出,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已經達到1.27億戶,從業人員近3億人,基數非常龐大。雖然經營性小場所普遍規模不大,但不少存在經營、儲存、居住“三合一”現象,“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現象。上半年發生的9起經營性小場所大火中,7起火災已查明原因,其中,5起是電線短路引起,1起是使用蚊香引起、1起是生產作業引起。這其中發生在夜間的有5起,均存在夜間住宿的情況。
針對經營性小場所火災亡人突出問題,國家消防救援局將指導各地消防救援機構、發動基層力量,開展針對性排查整治。一是經營、儲存、居住“三合一”,以及“下店上宅”“前店后宅”這類場所,人員住宿區域和經營、倉儲區域要完全分隔開,確保發生火災后,煙氣不蔓延至人員生活區域,特別是,不在場所內部隨意搭建夾層用于住人。二是保障場所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暢通,安裝戶外牌匾和防盜窗網時,要預留可從內部開啟的逃生出口。三是規范用火用電安全管理,購買使用合格的電線插排、用電設備,不在室內違規充電和停放電動自行車,不私拉亂接電氣線路,不違規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提醒廣大群眾,夏季蚊蟲多,要注意蚊香的使用安全。四是員工要掌握基本消防安全常識,能夠辨識安全風險、組織人員疏散、處置初期火災,保障場所自身和顧客的安全。同時,鼓勵增設簡易噴淋、火災探測、聲光警報等設施設備,提升場所本質安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