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高質量的醫學教育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扎根醫學教育土壤,引領醫學院校育人工作,培養兼具專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醫學人才。
著力構建醫學與人文
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需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懷的醫學人才。醫學生只有筑牢馬克思主義信仰之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堅守初心、彰顯仁心、踐行使命。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水平,不僅關系到醫學院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而且關系到醫學教育的人文底色和價值高度。
找準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醫學教育中的發展定位,必須精準把握其特色優勢。這種特色優勢體現在學科交叉融合的天然土壤上。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命題是“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醫學的本質特征是人文關懷,二者在“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取向上高度契合。這種特色優勢還體現在廣泛的醫學實踐中。比如,從醫學倫理到生命尊嚴,從公共衛生政策到全球衛生治理,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為醫學實踐提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放大這種特色優勢,讓馬克思主義在醫學教育場景中落地生根。
面對健康中國與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任務,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需明確3個定位:成為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高地,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的醫學人文教育體系,致力于培育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學人才;成為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要地,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醫學倫理、衛生法學、健康政策等領域深度融合,產出一批服務國家戰略的標志性成果;成為思政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在課程思政、實踐教學、網絡思政等方面積極探索醫學院校發展的特色路徑。
在學科融合中激活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展動能
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展,離不開醫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融合。
堅持問題導向,找準交叉融合的切入點。當前,醫學領域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如在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中,如何堅守醫學倫理底線;面對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管理等民生問題,如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闡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聚焦這些現實醫學難題,不僅有助于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深刻內涵,也能增強醫學生對思政教育現實關懷的心理認同。馬克思主義學院應當牽頭醫學相關學科組建跨學科團隊,聚焦衛生健康實踐領域中的哲學、倫理、政策、法律等現實問題,設立跨學科研究課題,推動聯合攻關,形成一批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
強化課程融合,構建特色化育人體系。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發揮社會學科優勢,主動應對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開發新的交叉課程,讓醫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社會學科的人文關懷。同時要與醫學相關院系建立課程思政協同創新機制,深入挖掘醫學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實現專業教育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比如,屠呦呦團隊研發青蒿素過程中的科技創新精神等鮮活案例都可以轉化為思政教學的生動素材。
重視實踐育人,搭建沉浸式教學平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內實踐課堂,依托校史館和附屬醫院的院史館等資源,開展紅色情境教學。另一方面,要大力開發社會實踐課堂,組織師生參與社會調研工作。比如,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要積極參與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調研、分析鄉村社會中的現實問題并形成調研報告,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沉浸式實踐教學不僅能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更能讓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現實中“活”起來。
在守正創新中推動
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一些傳統思政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方式與興趣偏好。馬克思主義學院必須主動求變,推進理念、內容與手段的系統性創新,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堅持理論武裝,夯實思政工作根基。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以及衛生健康等重要論述的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理論闡釋成果。同時,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采用小切口、深解讀、強互動的形式與載體,讓黨的創新理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走進課堂、入腦入心。
堅持改革創新,破解思政工作難題。著力構建“大思政課”體系,整合宣傳、學工、團委、教務等多方力量,形成貫穿課堂、融入生活、服務成長的育人格局;邀請專家學者、勞動模范、基層工作者走進課堂,用身邊人、身邊事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增強思政教育的說服力。推動思政教育平臺創新,依托智慧校園平臺,用大數據分析賦能思政教育,力求精準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實現思政工作“個性定制”和“靶向發力”。
優化隊伍建設,筑牢思政工作基石。一支高質量的思政教師隊伍,是思政教育質量的核心保障。要積極推動思政教師與醫學專業教師合作,鼓勵醫學專業教師參與思政課程建設,建立跨學科思政教研共同體,打造一支既懂馬克思主義理論又了解醫學規律的復合型思政教師隊伍,為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
把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打造成醫學與人文融合的思政教育高地,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更是育人使命的回響。要堅持價值引領、找準發展定位、深化融合協同、推進守正創新,把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醫學人才成長的精神搖籃、學科交叉的創新高地、思政改革的示范窗口。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既有精湛醫術又懷仁愛之心更有理想信念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文 :海南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張彩虹
編輯: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